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6级

来源: 时间:2017-06-09 点击数: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6

 


一、教学计划

(一)专业名称

护理

(二)专业代码

630201

(三)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

(四)学制与学历

三年制  专科

(五)就业面向

职业领域

就业岗位

专业技术职务初始资格

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发展路线

普通护理方向

临床内、外、妇、儿、急诊等临床护士

护士

护士(3年) 护师(5年)主管护师(5年)副主任护师(省人事主管部门)

社区护理方向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妇幼保健院、诊所

护士

护士(3年) 护师(5年)主管护师(5年)副主任护师(省人事主管部门)

急重症监护方向

急诊科、ICU病房

护士

护士(3年) 护师(5年)主管护师(5年)副主任护师(省人事主管部门)

赴日

工作

日本医院临床岗位

护师

护师副教授→教授

国内涉外护理方向

国内涉外医疗机构

护士

护士(3年) 护师(5年)主管护师(5年)副主任护师(省人事主管部门)

赴英语语言国家工作

境外医疗机构

护士

1.助理护士执照护士→注册护士→护理医生→护理行政管理(美国   )

2.A、B级护理员→C级注册护士→D级新资格护士→E级有经验护士→F级高级护士→G级主管护士→11级护士医师和11级护士长(英国)

3.护理员→助理护士→注册护士(新加坡)

4.助理护士→注册护士(加拿大

5.其他

(六)培养目标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医药卫生工作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面向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养老机构等领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文化素养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具备护理专业扎实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专业知识及技术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在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所、老人院等单位的一线岗位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护理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七)培养规格

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能力与素质:

1.知识目标

(1)掌握护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熟练的专业基本操作技能;

(2)掌握必需的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卫生保健等基本知识,具有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英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借助词典阅读专业英语资料;

(4)具有较高的操作计算机能力,尤其是具有利用网络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 .能力目标

(1)具备熟练护理基本技术,专科护理基本技术的操作能力;

(2)具备较强地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3)具备初步的人际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护理管理能力;

(4)具备初步的社区护理、保健、预防、康复护理的能力;

(5)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熟练运用办公软件等;

(6)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及健康的体质;

(7)具备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创新能力、观察分析能力。

3 .素质目标

(1)政治思想素质:要求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2)敬业精神与工作态度:热爱专业,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3)职业道德与职业责任: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和与专业相关的职业道德。

(4)遵守行业法规和职业纪律:能以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

(5)文化修养:具有较好的中华民族优良文化底蕴、文化礼仪和伦理道德修养。

(6)体质状况及体育技能:身体状况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7)心理素质及社会适应性: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有较强的意志和毅力。

(8)勤奋进取精神——勤奋刻苦,进取心强,具有切实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八)职业证书

序号

职业资格名称

职业资格等级

职业资格颁证单位

1

护士执业资格

初级

卫生部

2

妇幼保健员职业资格

初级

卫生局

3

保健按摩师职业资格

初级

卫生局

4

医疗救护员职业资格

初级

卫生局

(九)职业能力与职业资格标准分析

1.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工作领域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课程

门急诊护理

1-1 接诊

1-1-1 应用正确方法对病人进行评估的能力

1-1-2 对病人初步检伤分类的能力

1-1-3 良好沟通技巧

1-1-4 高度责任心、良好服务态度

职业通用能力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形式与政策教育

大学体育

高职英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

专业核心能力课程: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护理心理学

生理学

病理学

药理学

护理管理学

健康评估

内科护理学

外科护理学

妇产科护理学

护理学基础

儿科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精神科护理学

社区护理学

老年护理学

临床实践

护理技能综合考核

顶岗实习

1-2 分诊

1-2-1 应用专业技术能力

1-2-2根据病人病情正确分诊的能力

1-2-3急诊鉴别技能

1-2-4 高度责任心、良好服务态度

1-3 抢救配合

1-3-1 护理抢救基本技术

1-3-2 抢救配合的能力

1-3-3 观察、护理能力

1-3-4 高度责任心、团队协作能力

2.病房护理

2-1 护理评估

2-1-1 能通过各种方法有组织、系统的收集资料

2-1-2 能分析、整理并记录资料

2-1-3 能查阅相关文献

2-2 护理诊断

2-2-1 能对服务对象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健康问题做出说明

2-2-2 能全面、正确的做出护理诊断

2-3 护理计划

2-3-1 能针对护理诊断明确护理任务

2-3-2 能提出预期目标

2-3-3 能制定护理措施

2-4 护理实施

2-4-1 能将任务分工后,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

2-4-2能对服务对象实施健康教育、保健指导和相关知识咨询

2-4-3能正确书写护理记录

2-5 护理评价

2-5-1 能针对实施护理措施后服务对象的反应与既定目标正确比较

2-5-2 能做出护理评价,判断目标的实现情。

3.手术室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术前访视能力

3-1-2 术前物品准备能力

3-1-3 术前病人准备能力

3-1-4 术前手术人员准备能力

3-1-5 手术室管理能

3-2 术中护理

3-2-1 手术室专科护理技术应用能力

3-2-2 术中配合能力

3-2-3 护理记录单书写能力

3-2-4 应急、应变能力

3-3 术后护理

3-3-1 监测病情能力

3-3-2 良好沟通能力

3-3-3 术后随访能力

3-3-4 健康宣教能力

4.社区护理

4-1 健康维护与健康促进

4-1-1 能有组织、系统的收集资料,并分析、整理、记录

4-1-2能对服务对象全面、正确的做出护理诊断

4-1-3 能提出预期目标,制定护理计划

4-1-4 能将任务分工后, 对服务对象实施保健指导和相关知识咨询

4-1-5能正确书写护理记录

4-1-6 能做出护理评价,判断目标的实现情况

4-2 社区疾病与灾害预防

4-2-1 对社区环境、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4-2-2 对社区存在的问题作出诊断

4-2-3 列出社区改善服务计划

4-2-4 提出预防措施

4-2-5 实施预防措施

4-2-6 对措施进行评价

4-3 社区疾病与残疾护理

4-3-1 能运用护理程序对灾害实施急救护理

4-3-2 能运用护理程序对社区常见慢性疾病实施护理

4-3-3 能运用护理程序对社区传染疾病实施护理

4-3-4 能运用康复护理程序对社区残疾患者实施康复护理

2.职业资格标准分析

职业能力

工作任务

技能要求

相关知识

临床护理能力

生活护理、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护理管理等

掌握从事护理专业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护理技术操作能力、护理记录书写能力、病情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应急与急救能力等护理专业核心能力。

基础护理知识、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等学科知识

社区护理能力

预防、保健、基础护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

1.能进行社区门诊的基本护理操作;

2能开展健康教育;

3.能对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婴幼儿和围产期妇女提供康复及护理工作;

4.能进行家庭访视;

5.能提供临终关怀护理服务

6.能参与社区康复、精神卫生、慢性病防治与管理、营养指导工作。

社区护理基本理论和知识

急重症监护方向

院前急救护理、重症监护病房管理、重症病人监护

1.院前救护、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常用急救与监护技术

2.监护技术对急危重病人应急处理抢救

3.能实施急救与监护技术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监测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紧急处理

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及重症监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十)课程结构框架


 

 






右箭头标注: 专业技能课程







右箭头标注: 专业基础课程




右箭头标注: 公共基础课程



 

 


 

 

(十一)专业(技能)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技能考核项目

与要求

参考

学时

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范围;运动系统、内脏、脉管系统、感官系统、内分泌器官、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人体胚胎发育概要;

★通过学习与训练能识别主要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能识别主要器官正常和异常的组织结构特点。

★指出人体主要骨性标志;识别主要器官的形态、结构特点。达到熟练辨认。

96

2

生理学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细胞和基本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运动系统、内脏、脉管系统、感官系统、内分泌器官、神经系统的功能及各器官系统功能的调节;

通过学习与训练,能知道各器官系统功能的调节,能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活动的关系。

能熟练进行血压和肺活量的测量。

90

3

生物化学

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三大类营养物质的代谢和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通过学习与训练,能将主要物质代谢的变化等应用于药学。

能认识如何测定肝脏中ALT(GPT)的活力。

48

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免疫系统组成及功能、免疫应答机制及临床应用;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的种类、致病原理;

通过学习和训练,能理解常见病原微生物及免疫现象;能独立进行细菌培养、细菌消毒灭菌和采送检验标本;具有防治感染性疾病的卫生宣教能力。

能熟练进行革兰染色、细菌培养、细菌消毒灭菌和采送检验标本等各项操作,达到操作考核的合格要求。

54

5

药理学

抗微生物药、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局部麻醉药、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抗组胺药、消化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子宫收缩及舒张药、泌尿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激素类和有关药物、特殊解毒药物等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的体内过程、给药与血药浓度的动态变化;

通过学习和训练,能理解基本原理、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认知药物的体内过程、给药与血药浓度的动态变化;将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应用于药学工作。

★实验动物称重;小鼠的腹腔注射;小鼠肌肉注射;

★以认真、严谨的态度,独立完成各项实验操作。

72

6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疾病概论、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发热、缺氧、休克

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病理学、健康和疾病的概念;熟悉疾病的病因、发展规律及疾病的经过与转归;掌握病理学总论中重要基本的概念,熟悉其基本病理变化、原因、及对机体的影响;掌握常见病理状态(如发热、水肿、休克等)的概念,熟悉其原因及临床表现,具备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的能力;

★熟悉严重、肿瘤、肉芽组织的大体标本和切片

54

7

护理心理学

心理过程、人格、心理发展与心理卫生、心理防御与心理应激、心理障碍、医患关系与心理沟通、心理评估、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

掌握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人的个性心理,并对自我和他人做出客观评价;掌握各种心理防御机制、应激的概念以及对健康的作用;掌握医患关系与心理沟通的技巧

掌握常用的心理实验的操作方法并做出正确解释;能够识别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能够恰当运用心理知识、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能够识别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

36

8

护士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护理礼仪

护士职业道德、护士职业素质、护士职业仪态、工作中的言谈礼仪、医学生交往礼仪、有效尊重杜绝纠纷

通过学习和训练,能掌握医务人员仪容礼仪、举止礼仪、服饰礼仪,塑造良好的白衣天使形象、掌握医务人员的言谈、社交、工作礼仪,提高医学生自身素质。

★练习良好的护士职业仪态

32

9

护理学基础

医院和住院环境、入院和出院护理、舒适与安全护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患者的清洁卫生、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饮食护理技术、排泄护理技术、给药技术、药物过敏试验技术、静脉输液和输血技术、冷热疗技术、冷热疗技术、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抢救技术、临终患者的护理技术、病案管理与护理文件的书写

通过学习和训练,能掌握基础护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熟练掌握基础护理学的各项基本操作技术

162

10

健康评估

健康评估方法、常见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心电图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

通过学习和训练,健康评估的基本概

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各种评估方法的应用、注意事项以及在临床护理中的运用,掌握心电图检查的操作方法,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标本采集方法,熟悉其它常用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熟练掌握一般状态评估、皮肤淋巴结、头颈部评估、胸壁、胸廓评估

肺脏评估、心脏评估、腹部评估、神经系统评估、心电图操作

54

11

内科护理学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风湿性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通过学习和训练,能掌握内科常见病的

身体状况、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理解常见病

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护理诊断和护理评价、健

康指导等

★熟练掌握各系统常见操作技术护理、心电监护仪和血糖仪的实验

126

12

外科护理学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麻醉病人的护理、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损伤病人的护理、肿瘤病人的护理、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颈部疾病病人的护理、胸部疾病病人的护理、腹部疾病病人的护理、周围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泌尿及男生殖系疾病病人的护理、骨与关节疾病病人的护理、手术室护理工作

通过学习和训练,能掌握外科学总论、普外科、颅脑外科、胸外科、骨外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常见病的疾病概要和护理要点。

★熟练掌握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外科急救技术、手术室护理操作

126

13

妇产科护理学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妊娠期妇女的护理、分娩期妇女的护理、产褥期母婴的护理、妊娠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分娩期并发症护理、产后并发症妇女护理、高危儿的护理、妇科病人护理计划的制定、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病人的护理、腹部手术病人护理、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病人的护理、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病人的护理、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病人的护理、计划生育妇女的护理、妇产科护理操作技术

★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妇女在非妊娠期、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胎儿及新生儿的生理、病理变化,和相应的护理,以及优生优育等内容。

★熟练掌握骨盆结构、内外生殖器解剖与临近器官的关系、四部触诊法、骨盆外测量、正常分娩、会阴切开缝合术、胎头吸引术、产钳术臀位助产术、剖宫产术、妇科检查及特殊检查、妇产科护理操作技术、计划生育手术

72

14

儿科护理学

生长发育与健康评估、住院患儿的护理、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通过学习和训练,了解小儿保健及小

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的基本知识;理解小儿一般护理、住院患儿护理、常见疾病的病因、常用辅助检查、防治措施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程序、危重症的抢救、儿科护理基本技能操作。

★熟练掌握生长发育指标测定、新生儿沐浴技术、新生儿包裹技术、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游泳、新生儿臀部护理技术、新生儿脐部护理技术、新生儿灌肠方法、新生儿氧疗方法、暖箱的使用、蓝光箱的使用、远红外辐射床的使用、微量输液泵的使用

54

15.

急危重症护理学

重症监护、心跳骤停和心肺脑复苏、休克、昏迷、创伤、机械通气及护理、人工气道管理、中毒、常见临床危象

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评估、急救方法和护理要点;常用急救药物的作用、副作用、用法及注意事项;常用抢救仪器的使用、调节、清洁和保养方法。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进展、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

掌握心肺脑复苏、气管插管等常用急救技术及心电除颤仪、呼吸机等急救仪器的使用,并熟练运用于急救工作。

36

16.

护理管理学

管理理念、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的基本原则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护理临床教学管理社区护理管理

通过学习,了解管理学的历史发展、特点、工作内容;掌握护理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护理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理解护理管理者的工作方法和内容。

逐步获得计划、解决问题、决策的能力,结合管理职能来指导护理工作;在护理管理中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学会处理冲突,具有一定的协调能力。

18

17

社区护理学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护理程序在社区工作中的应用、社区健康教育、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亚健康人群的健康保健与护理、灾害护理与急救、社区儿童青少年保健与护理、社区妇女保健与护理、社区老年人保健、社区慢性病患者保健与护理

通过学习,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工作内容;掌握社区护理的工作方法;学生能用相关知识指导社区护理实践。

应用护理程序向社区个人、家庭和人群提供护理服务。应用健康教育基本方法,在社区进行健康教育活动。应用预防保健知识向社区重点人群提供预防保健服务。应用专科护士实训项目为病人服务。

18

18

精神科护理学

精神障碍的病因、常见精神症状、精神分裂病人的护理、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心境障碍病人的护理、精神科整体护理、精神科基础护理、神经症病人的护理、与心理-社会因素先关的生理障碍和精神障碍的护理

通过学习,了解临床常见精神病的病

因、病理及发病机制。理解常见精神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掌握常见精神病的防治及护理措施。

熟悉掌握常见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护理程序。掌握常见精神症状与精神科护理学的基本要求和技能。掌握精神科整体护理的内容。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正常与异常的精神活动和护理的对象。

18

19

护理学导论

人类生命与护理的关系、护理学发展历程及基本概念、护理学支持理论、护理学理论、护理职业道德与伦理、多元文化与护理、护理职业安全与防范、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护士职业素养与科学思维能力、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了解护理学的发展史、护理学的知识体系、性质及范畴等知识;了解卫生服务体系的结构及功能;了解多元文化护理的含义。理解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理论及护理理念。理解卫生服务策略,护理程序的基本理论,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掌握护理、健康的概念;掌握护士的基本素质要求,护理程序的步骤,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及满足病人文化护理需要的策略。

★学会正确书写护理病案。学会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进行护理工作。

18

(十二)教学时间安排及课时建议

1. 教学时间安排建议表

学年

教学

毕业

实习

考试

军训

入学

教育

毕业教育

劳动

假期

机动

总计

I

36

2

1

1

10

2

52

II

36

3

1

10

2

52

III

43

2

2

3

2

52

合计

72

43

7

1

1

2

1

23

6

156

2授课计划安排建议表

2016级护理专业授课计划安排建议表


   
   

序号

课程名称

学  分

按学年、学期教学进程安排

(周学时/教学周数)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

2

3

4

5

6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16

18

18

18

18

20


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必修课程

1

形势与政策

18

18

0

1

1


2

军事理论课

36

36

0

2

2


3

道德与法律

50

46

4

3

2

1


4

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72

56

16

4

2

2


5

英语

172

152

20

10

4s

4s

2


6

计算机文化基础(含护理信息学)

64

32

32

4

4


7

大学体育与健康

104

12

92

6

2

2

1

1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17%)

514

350

164

30

12

11

5

2


公共选修课程

1

职业生涯设计与就业指导

20

20

0

1

1

1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1%)

20

20

0

1

0

1


专业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96

78

18

6

6s


2

护理心理学

32

26

6

2

2


3

护理学导论

16

16

0

1

1s


4

护理职业道德与素养(与护理礼仪合并开课,前5周上)

6

6

0

 

 


5

护理礼仪(后13周上)

26

16

10

2

2


6

生物化学

48

44

4

3

3s


7

生理学

90

76

14

5

5s

 


8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54

46

8

3

3

 


9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54

46

8

3

3s


10

*护理学基础

162

62

100(40+60)

9

4s

5s


11

*健康评估

54

40

14

3

3


12

药理学

72

60

12

4

4s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24%)

710

510

200

41

14

15

12

0


毕业顶岗实习

1290

1290

43

30

30


专业技能课程

1

精神科护理学

18

18

0

1

1


2

内科护理学

126

110

16(8+8)

7

3s

4s


3

外科护理学

126

96

30(14+16)

7

3s

4s


4

妇产科护理学

72

52

20

4

4s


5

儿科护理学

54

40

14

3

3s


6

急危重症护理学

36

30

6

2

2


7

护理管理学

18

18

0

1

1


8

社区护理学

18

18

0

1

1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15%)

468

382

86

26

0

0

7

19


专业选修课程

1

传染病护理学(限选)

18

18

0

1

1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1%)

18

18

0

1

1

0


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或专业拓展课程

1


2





周课时及学分合计

142

26

26

25

22

30

30


总学时

3020

















 

2016级男护授课计划安排建议表


   
   

序号

课程名称

学  分

按学年、学期教学进程安排

(周学时/教学周数)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

2

3

4

5

6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16

18

18

18

18

20


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必修课程

1

形势与政策

18

18

0

1

1


2

军事理论课

36

36

0

2

2


3

道德与法律

50

46

4

3

2

1


4

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72

56

16

4

2

2


5

英语

172

152

20

10

4s

4s

2


6

计算机文化基础(含护理信息学)

64

32

32

4

4


7

大学体育与健康

104

12

92

6

2

2

1

1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17%)

514

350

164

30

12

11

5

2


公共选修课程

1

职业生涯设计与就业指导

20

20

0

1

1

1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1%)

20

20

0

1

1

1


专业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96

78

18

6

6s


2

护理心理学

32

26

6

2

2


3

护理学导论

16

16

0

1

1s


4

护理职业道德与素养(与护理礼仪合并开课,前5周上)

6

6

0

 

 


5

护理礼仪(后13周上)

26

16

10

2

2


6

生物化学

48

44

4

3

3s


7

生理学

90

76

14

5

5s

 


8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54

46

8

3

3

 


9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54

46

8

3

3s


10

*护理学基础

162

62

100(40+60)

9

4s

5s


11

*健康评估

54

40

14

3

3


12

药理学

72

60

12

4

4s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24%)

710

510

200

41

14

15

12

0


毕业顶岗实习

1290

1290

43


专业核心课程

1

精神科护理学

18

18

0

1

1


2

内科护理学

126

110

16(8+8)

7

3s

4s


3

外科护理学

144

110

34(14+20)

8

3s

5s


4

妇产科护理学

54

40

14

3

3


5

儿科护理学

54

40

14

3

3s


6

急危重症护理学

54

40

14

3

3s


7

护理管理学

18

18

0

1

1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15%)

468

376

92

24

0

0

7

19


专业选修课程

1

传染病护理学(限选)

18

18

0

1

1


2.


3.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1%)

18

18

0

1

1


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或专业拓展课程

1


2





周课时及学分合计

142

26

26

25

22

30

30


总学时

3020

















 

说明:1.毕业顶岗实习以外的专业技能课程学时包含课程内理实一体化的技能实训或专门化集中实训的时间。2.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含军训、入学教育、社会实践、毕业教育等。3.本表适宜于实行学年制的专业。实行学分制的专业,表格可另行设计。

2016级护理(专接本)专业授课计划安排建议表


   
   

序号

课程名称

学  分

按学年、学期教学进程安排

(周学时/教学周数)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

2

3

4

5

6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16

18

18

18

18

20


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必修课程

1

形势与政策

18

18

0

1

1


2

军事理论课

36

36

0

2

2


3

道德与法律

50

46

4

3

2

1


4

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72

56

16

4

2

2


5

英语

172

152

20

10

6s

4s


6

计算机文化基础(含护理信息学)

64

32

32

4

4


7

大学体育与健康

104

12

92

6

2

2

1

1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17%)

514

350

164

30

14

11

3

2


公共选修课程

1

职业生涯设计与就业指导

20

20

0

1

1

1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1%)

20

20

0

1

0

1


专业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80

66

14

5

5s


2

护理心理学

32

26

6

2

2


3

护理学导论

32

32

0

2

2s


4

护理职业道德与素养(与护理礼仪合并开课,前5周上)

6

6

0

 

 


5

护理礼仪(后13周上)

26

16

10

2

2


6

生物化学

48

44

4

3

3s


7

生理学

72

60

12

4

4s

 


8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54

46

8

3

3

 


9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54

46

8

3

3s


10

*护理学基础

162

62

100(40+60)

9

4s

5s


11

*健康评估

54

40

14

3

3


12

药理学

72

60

12

4

4s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22%)

692

504

188

40

14

14

12

0


毕业顶岗实习

1290

1290

43

30

30


专业技能课程

1

护理管理学

36

36

0

2

2


2

精神障碍护理学

18

18

0

1

1


3

社区护理学

18

18

0

1

1


4

内科护理学

126

110

16(8+8)

7

3s

4s


5

外科护理学

126

96

30(14+16)

7

3s

4s


6

妇产科护理学

72

52

20

4

4s


7

儿科护理学

54

40

14

3

3s


8

急救护理学

36

30

6

2

2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16%)

486

400

86

27

0

2

8

17


专业选修课程

1

护理学研究(限选)

36

36

0

2

2


2

老年护理学(限选)

18

18

0

1

1


3

传染病护理学(限选)

18

18

0

1

1


4

社区康复护理(限选)

18

18

0

1

1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3%)

90

90

0

5

2

2

1


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或专业拓展课程

1


2





周课时及学分合计

146

28

29

25

22

30

30


总学时

3092

















 

2016级护理专业(日护方向)授课计划安排建议表


   
   

序号

课程名称

学  分

按学年、学期教学进程安排

(周学时/教学周数)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

2

3

4

5

6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16

18

18

18

18

20


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必修课程

1

形势与政策

18

18

0

1

1


2

军事理论课

36

36

0

2

2


3

道德与法律

50

46

4

3

2

1


4

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72

56

16

4

2

2


5

日语

452

428

24

26

8s

8s

6

4


6

计算机文化基础(含护理信息学)

64

32

32

4

4


7

大学体育与健康

104

12

92

6

2

2

1

1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24%)

794

626

168

46

16

15

9

6


公共选修课程

1

职业生涯设计与就业指导

20

20

0

1

1

1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1%)

20

20

0

1

0

1


专业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96

78

18

6

6s


2

护理心理学

32

26

6

2

2


3

护理学导论

16

16

0

1

1s


4

护理职业道德与素养(与护理礼仪合并开课,前5周上)

6

6

0

 

 


5

护理礼仪(后13周上)

26

16

10

2

2


6

生物化学

48

44

4

3

3s


7

生理学

90

76

14

5

5s

 


8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54

46

8

3

3

 


9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54

46

8

3

3s


10

*护理学基础

162

62

100(40+60)

9

4s

5s


11

*健康评估

54

40

14

3

3


12

药理学

72

60

12

4

4s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21%)

710

516

194

41

14

15

12

0


毕业顶岗实习

1290

1290

43


专业技能课程

1

精神科护理学

18

18

0

1

1


2

护理日语

54

54

0

3

 

3


3

内科护理学

126

110

16(8+8)

7

3s

4s


4

外科护理学

126

96

30(14+16)

7

3s

4s


5

国际护理人文素养与文化简介

18

18

0

1

 

1


6

妇产科护理学

72

52

20

4

4s


7

儿科护理学

54

40

14

3

3s


8

急危重症护理学

36

30

6

2

2


9

护理管理学

18

18

0

1

1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16%)

522

436

86

29

0

0

7

22


专业选修课程

1

传染病护理学(限选)

18

18

0

1

1


2.


3.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1%)

18

18

0

1

1


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或专业拓展课程

1


2





周课时及学分合计

161

30

30

29

29

30

30


总学时

3354

















 

2016级护理专业(中加方向)教学计划安排建议表


   
   

序号

课程名称

学  分

按学年、学期教学进程安排

(周学时/教学周数)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

2

3

4

5

6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16

18

18

18

18

20


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必修课程

1

形势与政策

18

18

0

1

1


2

军事理论课

36

36

0

2

2


3

道德与法律

50

46

4

3

2

1


4

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72

56

16

4

2

2


5

英语(雅思)

416

416

0

24

8s

6s

6

4


6

计算机文化基础(含护理信息学)

64

32

32

4

4


7

大学体育与健康

104

12

92

6

2

2

1

1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23%)

760

616

144

44

16

13

9

6


公共选修课程

1

职业生涯设计与就业指导

20

20

0

1

1

1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1%)

20

20

0

1

0

1


专业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96

78

18

6

6s


2

国际护理-加拿大护理介绍

28

28

0

2

2(前14


3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

28

28

0

2

2(前14


4

护理职业价值观和标准

28

28

0

 2

 2(前14


5

生物化学

48

44

4

3

3s


6

生理学

48

44

4

3

3s

 


7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54

46

8

3

3

 


8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54

46

8

3

3s


9

*护理学基础

162

62

100(40+60)

9

4s

5s


10

*健康评估

54

40

14

3

3


11

高级技能和健康评估

28

28

0

2

2(前14


12

临床护理实践

28

28

0

2

2(前14


13

药理学

72

60

12

4

4s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22%)

728

560

168

44

13

15

16

0


毕业顶岗实习

1290

1290

43


专业技能课程

1

精神科护理学

18

18

0

1

1


2

护理学导论

16

16

0

1

1s

 


3

内科护理学

126

110

16(8+8)

7

3s

4s


4

外科护理学

126

96

30(14+16)

7

3s

4s


5

妇产科护理学

72

52

20

4

4s


6

儿科护理学

54

40

14

3

3s


7

急危重症护理学

36

30

6

2

2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14%)

448

362

86

25

1

0

6

18


专业选修课程

1

传染病护理学(限选)

18

18

0

1

1


2

护理研究(循证护理)(限选)

18

18

0

1

1


3

社区护理学(限选)

18

18

0

1

1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2%)

54

54

0

3

1

2


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或专业拓展课程

1


2





周课时及学分合计

160

30

28

32

27

30

30


总学时

3300


(十三)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 教学模式。

启发式案例教学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

角色扮演教学法,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程内涵;

分组讨论教学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实地参观和实际操作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根据课程性质、特点确立考核方式。考核方式采用过程考核(30%)、团队考核(2%)、作品考核(18%)和最后的期末考核(50%)。

3.教学管理

对学生采取四级管理。班级除专职辅导员外,根据专业特点配备有专业辅导员,以期对其专业跟踪指导。

(十四)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通过继续学习,如应届专升本、函授、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等途径进行学历提升,通过培训进修、专科护士培训、出国深造等途径提升专业素质和能力。

二、课程(项目)教学标准

公共基础课程标准

大学英语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大学英语》课程是针对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修课程。其前导课程是高中英语,后续课程是专业英语、本科段英语。其主要任务让学生打好一定英语语言基础。它服务于相关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专业培养目标,服务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需要。课程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凸显其基础性地位和工具性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综合能力打下基础。

1.知识目标

(1)词汇:掌握4000个英语单词(包括高考大纲词汇3500个)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短语,对其中2800个左右的积极词汇能正确应用,英汉互译。同时,结合专业知识,认知约300个相关医学专业英语词汇,为学生结束公共英语学习之后进入专业英语学习阶段打好词汇基础;

(2)语法: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规则,在听、说、读、写、译中能正确运用所学语法知识;

(3)听力:能听懂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中使用的结构简单、发音清楚、语速较慢的英语对话和不太复杂的陈述,理解基本正确;

(4)口语:能用英语进行一般的课堂交际,能在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交流;

(5)阅读:能阅读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简短英文资料,理解正确。能读懂通用的简短文字材料,如信函、药品说明书、合同等,理解正确;

(6)写作:能就一般性题材进行写作,如撰写简历、通知、信函等,词句基本正确,无过多的明显语法错误,格式基本恰当,表达清楚;

(7)翻译:能借助词典将一般性题材的文字材料和对外交往中的一般业务文字材料译成英语或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格式恰当。

2.能力目标

(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内容稍长、语速较慢(每分钟110词左右)的对话、短文等,并在其结构较为复杂、观点较为隐含时也能理解要点。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一般性的广播电视节目。能听懂自己专业方面的讲座,并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2)口语表达能力:能就一般性的话题较为流利、准确地进行对话或讨论,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较长、语言稍难的文本或讲话;

(3)阅读理解能力: 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文章,理解其意义,借助词典能阅读英语原版书籍和英语国家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能比较顺利地阅读药学专业有关的一般难度的综述性文献。在阅读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的英文资料时,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60词;

(4)书面表达能力:能就一般性主题比较自如地表达个人的观点,做到文章结构清晰、内容丰富、逻辑性强。能在30分钟内写出120词左右的说明文、议论文或应用文,内容完整,文理通顺,思想表达清楚;

(5) 翻译能力: 能借助词典翻译英美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科普、文化、评论等简短文章,能翻译反映中国国情或文化介绍性的简短文章。在翻译生词不超过总词数5%的实用文字材料时,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5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300个汉字,译文内容准确,基本无误译现象,文字通顺、达意,语言错误较少。

3.素质目标

提高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熟悉英美等主要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语言的综合素养。

(三)参考学时

总学时180学时

(四)课程学分

本课程共10个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课程内容和要求一览表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课时

1

英语听说读写译基础阶段

教学内容:

完成听说读写译基础阶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从高中英语学习顺利过渡到大学英语学习。

教学要求:

1.掌握基础的语言知识和基本的语言技能

2.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和语言实验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双人练习、角色扮演、演讲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72

2

英语听说读写译基础阶段

教学内容:

完成基础阶段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

1.掌握基础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础的语言技能

2.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阅读、翻译能力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和语言实验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双人练习、角色扮演、演讲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72

3

英语听说读写译提高阶段

教学内容:

完成提高阶段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

1.掌握较高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较高的语言技能

2.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写作、翻译能力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和语言实验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双人练习、角色扮演、演讲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36

课程能力标准与要求

能力训练项目

能力训练任务

项目要求

相关支撑知识

训练方法及措施

听说技能实训练习

1. Listening Activities

2. Speaking

Activities

1.能基本听懂涉及日常交际的简短对话和陈述,理解基本正确

2.能就一般的社会生活话题进行简单的交谈,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1. Some   knowledge about phonetics and grammar

2.Som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3. Some cultural   knowledge on western countries

1. Dialogues

2. Role play

3.Group project

阅读技能实训练习

1. Intensive Reading

2. Extensive Reading

3.Further Reading

1.能基本读懂一般题材的英文资料,理解基本正确

2.在阅读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的英文资料时,速度不低于每分钟60词

1.Some knowledge   about grammar and vocabulary

2.Some reading   skills

3. Some cultural   knowledge on western countries

1.Skimming

2. Scanning

3. Summary

写作技能实训练习

1. Outline Writing

2.Patterns Practice

1.能就一定话题或提纲在30分钟内写出120词左右的短文

2.能填写表格和撰写常见的应用文

1.Some knowledge   about common writing styles and grammar

2.Some writing   skills and key patterns

1. General   writing

2. Practical   writing

翻译技能实训练习

1. Translation Skills Practice

2. Translating English into Chinese

3. Translating Chinese into English

1.掌握英译汉和汉译英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能借助词典将难度略低的短文或资料译成中文或英文,理解正确,译速为每小时300词左右。

1. Some   knowledge on vocabulary as well as grammar

2.Typical   methods used in translation

3. Some cultural   knowledge on Chinese and English.

1.Sentence   translation

2.Passage   translation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大学英语的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方法应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大学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的学习方向发展,应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相融合的原则,应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确立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1)彻底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网络为工具,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实际效果,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

(2)以主题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主题设计现实社会中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相关场景为任务。以任务为途径、动力、刺激、目标、手段、内容,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应用语言及交际策略去完成、然后口头和书面汇报和总结完成任务情况;

(3)充分利用图书资料和多媒体网络等先进教学技术,保证英语教学中多渠道输入—吸收—多渠道输出—觉悟—有目的再输入过程;

(4)大、小班授课相结合;大班授课、小班辅导相结合。大班授课强调知识的输入,小班授课强调知识的应用和输出;

(5)通过语言学习专用网络辅助平台将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进度, 学习成绩,学习作业等相关信息及时传输给教师,教师将对学生的指导意见及时传输给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互动;

(6)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通过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外教讲座、英语角、覆盖全校的英语调频广播电台等,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2.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终结性评价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主要通过测试科学地、全面地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学习后所具有的语言水平。

形成性评价考核成绩(30%)与终结性评价考核成绩(70%)相结合。其中形成性评价考核成绩(30%)主要包括出勤、课堂回答、实训表现、作业。

3.教学条件

本课程需在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中完成相关教学。

4.教材编选

教材选择应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选择涵盖英语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培养的国家级规划教材。教材的选择要改变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只重读写的模式,开启大学英语教学听说读写译五管齐下的新模式,突出基础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实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编教材;

(2)英语语言知识的重构整合要具备逻辑性、连续性和互补性,要充分体现语言学习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知识结构的有序化;

(3)教材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给学生拓展视野和思维的空间。
                            专业基础课程标准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人体解剖学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本课程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发生发展及其与功能关系的一门科学,主要内容包括正常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形态特征、位置、毗邻、发生发育规律及其功能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辨认和描述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毗邻关系及其组织结构特征和人体发生发育规律和功能意义。正确把握主要器官形态特征和主要组织结构以及重要的体表标志、内脏器官及其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和常用穿刺部位的解剖学关系。使护理专业的学生能较全面、完整和系统的获得有关人体结构知识和人体发生发育知识,为以后学习其它基础课、专业课和国家执业资格认证考核打下必需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人体的组成,各重要器官的位置和结构。

(2)熟悉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3)了解人体发生发育过程的一般规律。

2.能力目标

(1)具有对人体各重要器官形态结构、位置及毗邻的辨认能力以及在显微镜下对基本组织和重要器官微细结构观察辨认能力。

(2)掌握主要器官的体表标志或体表投影及常用穿刺部位和穿刺血管的确认方法。

(3)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3.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求实和创新的学习精神,不畏艰苦的学习意志。

(2)培养救死扶伤、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和良好的医德医风。

(3)表现出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爱护标本的良好品德。

(三)参考学时

参考学时:96

(四)课程学分

课程学分:6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人体解剖学》课程内容和要求一览表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课时

1

绪论

教学内容:

1.人体解剖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其与药学的关系

2.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3.人体的组成和分部

4.常用的解剖学术语

教学要求:

1.掌握解剖学常用术语

2.熟悉人体的组成和分部

3.了解解剖学的研究内容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

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1

2

教学内容:

1.概述

2.躯干骨

3.颅骨

4.四肢骨

教学要求:

1.掌握椎骨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胸骨角的概念和意义,躯干骨的骨性标志;脑颅和面颅诸骨的名称和位置;颅骨的骨性标志;肩胛骨、肱骨、前臂骨的一般形态、结构、手骨的分部和各骨的形态;髋骨、股骨、小腿骨的形态和结构,髌骨的位置,足骨的名称和位置关系;上、下肢骨的骨性标志。

2.熟悉鼻旁窦的位置和形态;肋骨的一般形态结构;熟悉腕骨的排列顺序和名称。

3.了解新生儿颅的特征和出生后的变化。

1.教学活动在解剖实验室

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辨认标本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5

3

骨连接

教学内容:

1.概述

2.躯干骨的连接

3.颅骨的连接

4.四肢骨的连接

教学要求:

1.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辅助装置和关节的运动;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功能;脊柱整体观的形态结构特点;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结构特点;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的形态、结构特点和功能;椎骨的韧带连结方式及其位置。

2.熟悉骨盆的构成、形态和骨盆的性别差异及大小骨盆的界线。膝关节的形态、结构特点和功能。

3.了解骨连结的概念和分类;躯干骨的其它连结名称与形式;颅骨的纤维连结和软骨连结;上肢骨其它连结的名称;下肢骨其它连结的名称。

1.教学活动在解剖实验室

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辨认标本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5

4

骨骼肌

教学内容:

1.概述

2.头颈肌

3.躯干肌

4.四肢肌

教学要求:

1.掌握骨骼肌的形态、构造与起止点;肌的辅助装置;咀嚼肌的名称、位置和功能;胸锁乳突肌的起止、作用;斜角肌间隙的构成及通过的结构;膈肌的位置、形态结构及运动三角肌的起止、位置和作用。

2.熟悉肌群配布与关节运动轴的关系;头、面肌的组成;腹前外侧壁肌群的层次;上臂肌、前臂肌的分群、层次及功能;髂腰肌、臀大肌、臀中肌的位置及作用;大腿前、后、内三群肌的位置及各群肌的功能;小腿前、外、后三群肌的位置和功能。

3.了解肌的命名;斜方肌、背阔肌、胸大肌、前锯肌、肋间肌、竖脊肌的位置和作用;了解手肌的分群。

1.教学活动在解剖实验室

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辨认标本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4

5.

消化系统

教学内容:

1.概述

2.消化管

3.消化腺

教学要求:

1.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腺的组成;掌握食管的分部,生理狭窄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胃、小肠、大肠的形态、位置、分部及各部主要特点;肝的形态、位置、分叶和体表投影;胆囊的形态、位置、机能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输胆管道的组成、胆总管与胰管的汇合和开口部位;胰的形态、位置和分部;

2.熟悉上、下消化管的组成;口腔的分部,口腔腺的位置和腺管的开口部位;牙的形态和构造;咽的形态、位置、分部和各部的主要结构;

3.了解空、回肠的区别。

1.教学活动在解剖实验室

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辨认标本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8

6

呼吸系统

教学内容:

1.呼吸道

2.

3.胸膜

4.纵隔

教学要求:

1.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喉的组成,喉软骨的名称、特征;气管和主支气管形态及主要特征;肺的位置形态和分叶;胸膜、胸膜腔和纵隔的概念。

2.熟悉鼻腔的分部、结构,鼻旁窦的位置,开口部位及临床意义;喉腔的分部和结构特点;胸膜的分部。

3.了解肺和胸膜下缘体表投影;纵隔的境界和分部。

1.教学活动在解剖实验室

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辨认标本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7

7

泌尿系统

教学内容:

1.

2. 输尿管

3. 膀胱

4. 尿道

教学要求:

1.掌握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肾的形态、位置及主要特征;肾的大体构造、被膜;输尿管的分部及狭窄部位。

2.熟悉女性尿道的形态特征。

3.了解肾的毗邻;膀胱的分部。

1.教学活动在解剖实验室

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辨认标本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3

8

生殖系统

教学内容:

1. 男性生殖系统

2. 女性生殖系统

教学要求:

1.掌握男性生殖器的组成;女性生殖器的组成。

2.熟悉男性尿道的分部、弯曲和狭窄部位;输卵管的分部。

3.了解子宫分部及其固定韧带的名称和作用。

1.教学活动在解剖实验室

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辨认标本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3

9

腹膜

教学内容:

1. 腹膜和腹膜腔

2. 腹膜与内脏器官的关系

3. 腹膜形成的结构

教学要求:

1.掌握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

2.熟悉腹膜与内脏器官的关系

3.了解腹膜形成的结构

1.教学活动在解剖实验室

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辨认标本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2

10

脉管系统

教学内容:

1. 概述

2.

3. 血管

4.淋巴系统

教学要求:

1.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大、小循环的路径;心的位置、外形、心腔和心包;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分部及各部分支;上、下腔静脉系的组成;上、下肢浅静脉及肝门静脉;淋巴系统的组成。

2.熟悉心的传导系统、血管和体表投影;全身各部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分布;淋巴干和淋巴导管的名称及收纳范围。

3.了解脾的位置和形态;全身各部淋巴结群的流注关系及临床意义。

1.教学活动在解剖实验室

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辨认标本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14

11

感觉器

教学内容:

1. 视器

2. 前庭蜗器

教学要求:

1.掌握眼球壁的层次,分部;眼球内容物和名称、位置和结构特征;房水循环的途径;耳的分部和结构;声波的传导途径。

2.熟悉眼副器组成、名称、位置;位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的名称;小儿咽鼓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3.了解眼的血管和神经。

1.教学活动在解剖实验室

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辨认标本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4

12

中枢神经系统

教学内容:

1. 概述

2.脊髓

3.

4.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5.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

教学要求:

1.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和常用术语;脊髓的位置、外形和内部主要结构;脑的组成及各部的位置、外形和内部主要结构;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内囊的位置、分部、内容及临床意义;脑、脊髓被膜的层次,分部;脑的动脉来源及其分支分布情况;脑室系统及脑脊液循环。

2.熟悉脊髓脊髓节段概念及其与椎骨对应关系;脑干、小脑和间脑的分部;纹状体的概念。

3.了解深、浅感觉传导路、视觉传导路、锥体系的组成,交叉部位及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1.教学活动在解剖实验室

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辨认标本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10

13

周围神经系统

教学内容:

1. 脊神经

2. 脑神经

3. 自主神经

教学要求:

1.掌握脊神经的组成、分支和分布规律;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组成、位置和主要分支;脑神经的名称、序号、性质和出颅部位;自主神经的概念、区分和特点;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位置。

2.熟悉主要的交感神经节和副交感神经节的名称、位置;交感干的组成、位置。

3.了解膈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胸神经前支、股神经、坐骨神经的主要行程、分支分布及损伤后主要表现。

1.教学活动在解剖实验室

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辨认标本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6

14

内分泌系统

教学内容:

1.概述

2.下丘脑与垂体

3.甲状腺及甲状旁腺

4.肾上腺

教学要求:

1.掌握垂体的位置、形态及分部;甲状腺的位置、形态;肾上腺的位置的形态和分部

2.熟悉甲状腺的毗邻;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

3.了解甲状旁腺的的结构

1.教学活动在解剖实验室

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辨认标本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1

15

基本组织

教学内容:

1.上皮组织

2.结缔组织

3.肌组织

4.神经组织

教学要求:

1.掌握上皮组织的特点及分类;结缔组织的分类;血细胞的种类;肌组织的类型;神经元的形态、分类,突触的结构。

2.熟悉各种被覆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分布;疏松结缔组织细胞和细胞间质的构成。

3.了解上皮细胞游离面与基底面的特殊结构;骨、软骨组织的组成;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的分类。

1.教学活动在数码互动实验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辨认切片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6

16

循环系统组织

教学内容:

1. 心壁的结构

2. 血管的结构

教学要求:

1.掌握毛细血管的分类。

2.熟悉心壁的构造。

3.了解中动脉管壁结构特点。

1.教学活动在数码互动实验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辨认切片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2

17

 

消化系统组织

教学内容:

1. 消化管

2. 消化腺

教学要求:

1.掌握消化管的一般结构;胰岛的结构及分泌的激素。

2.熟悉胃底腺和小肠绒毛的结构。

3.了解肝小叶的结构。

1.教学活动在数码互动实验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辨认切片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4

18

呼吸系统组织

教学内容:

1. 呼吸道

2.

教学要求:

1.掌握气管壁的结构。

2.熟悉肺泡的结构。

3.了解肺导气部和呼吸部的组成。

1.教学活动在数码互动实验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辨认切片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2

19

泌尿系统组织

教学内容:

1.

2. 排尿管道

教学要求:

1.掌握肾单位的组成;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2.熟悉肾小球旁器的组成。

3.了解滤过膜的组成;排尿管道的结构。

1.教学活动在数码互动实验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辨认切片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2

20

生殖系统组织

教学内容:

1.男性生殖系统

2.女性生殖系统

教学要求:

1.掌握生精上皮、卵泡的结构;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2.熟悉子宫壁的结构和。

3.了解睾丸、卵巢分泌的激素

1.教学活动在数码互动实验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辨认切片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2

21

皮肤

教学内容:

1. 皮肤的结构

2. 皮肤的附属器

教学要求:

1.掌握皮肤的构成。

2.熟悉皮内注射和皮下注射。

3.了解皮肤附属器的组成。

1.教学活动在数码互动实验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辨认切片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1

22

内分泌系统组织

教学内容:

1. 垂体

2. 甲状腺

3. 肾上腺

教学要求:

1.掌握腺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的微细形态及分泌的激素。

2.熟悉神经垂体的结构。

1.教学活动在数码互动实验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辨认切片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2

23

人体胚胎发育总论

教学内容:

1. 人胚早期发育

2. 胎膜和胎盘

教学要求:

1.掌握受精的条件、部位和意义。

2.熟悉胎膜、胎盘的组成和结构。

3.了解胚胎植入的部位和条件。

 

1.教学活动在解剖实验室

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辨认标本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2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要求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根本,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充分利用标本、模型、切片和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专业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本课程要在解剖实验室和数码互动实验室进行教学。

2.评价方法

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坚持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加强教学过程环节的考核,结合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完成情况,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1)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授技能与知识,要充分突出过程性教学评价,对学生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2)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经常要分组讨论,在发挥团队精神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个人在合作中的贡献进行评价。

过程性考核成绩(30%)与期末闭卷考核成绩(70%)相结合。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30%)主要包括出勤率5%、课堂纪律5%、实验20%。

3.教学条件

教师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以利于创建符合个性化学习及加强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环境,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4.教材编选

教材编写应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合理安排必修和选修内容编写相应教材。教材内容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将知识与生活生产中的实际

应用相结合。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知识的重构整合要具备逻辑性、连续性和互补性,要充分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知识结构的有序化;

(3)教材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给学生拓展思维的空间。

护理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护理心理学》是医学、护理学与心理学交叉的一门学科,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将心理学知识、理论和技术应用在现代护理领域,研究心理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护理领域中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相应的最佳心理护理方法的学科。寻求人类战胜疾病、保持健康的心理途径,为整个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与心身相关的辩证观点和科学方法。护理心理学是在心理学应用研究向各个领域渗透以及现代护理学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随着心理学的飞速发展和护理模式的不断完善,护理心理学必将对现代护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与变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护理心理学的概念、医学模式、心理现象、认知过程、情绪、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挫折等知识;

(2)熟悉应激和应激障碍、心身疾病、神经症、精神病性等知识;

(3)了解心理治疗的技术、护理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不同年龄阶段心理护理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具备规范护理心理学基本知识,了解病人心理特点并对病人的心理问题的性质做出诊断的能力;

(2)具有熟练运用心理评估问卷的能力;

(3)具有运用所学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为病人做出心理辅导的能力。

(4)有较好的语言沟通技巧,能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

(5)具有帮助护理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能力;

(6)具备护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并具有进一步继续学习的能力;

(7)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3.职业情感目标:

(1)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遵纪守法,能遵守心理治疗有关制度和规定;

(2)具备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对病人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耐心;

(3)具有高度的专业责任感,能与同事合作共事,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三)参考学时:总计32学时,理论学时26,实践学时6。

(四)学分:1学分

(五)教学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课时

1

绪论

1.掌握护理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任务;  

2.熟悉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观的转变;  

3.了解护理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1.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课堂讨论。

2

2

心理学基础知识

1.理解心理现象的实质,掌握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情绪、意志、人格、需要、动机、能力、气质、性格等概念。  

2.了解自己的人格特点,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正确看待自己,学会悦纳自己;

3.分析自己的需要和动机,并理解这些基础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这些心理知识和自己密切联系起来;

2.学生分组讨论;

3.教师总结,多媒体课件讲解。

6

3

心理实践

沙盘游戏之认识自己

     了解心理沙盘,通过心理沙盘认识自己,尤其是在集体沙盘中了解自己与别人的互动模式。

 运动心理实验室中的沙盘

2

4

心理学基本理论

1.掌握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了解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释梦等,理解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

2.理解行为学习理论,掌握行为主义的常用技术;

4.掌握人本主义理论和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

1.教师多媒体课件讲授;

2.学生分组讨论;

3.教师总结。

4

5

心理实践

“放松训练”的操作技术

   学习常见的几种放松训练。掌握放松训练的指导语、要领和技术操作。

学生分组练习

2

6

心理应激与心身健康

1.掌握心理应激的概念

2.理解心理应激的影响因素和应激反应与应对;

3.了解心理应激对心身健康的影响。

1.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分组讨论;

2

7

心理评估技术

1.掌握心理测验的概念、特点、分类以及基本准则;

2.熟悉心理学常用的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和症状评定量表;

3.学会量表的使用条件、测量流程和结果分析。

1.教师多媒体课件讲授;

2.学生分组讨论;

2

8

心理实践

      气质问卷

   学会运用心理问卷,学习实施的过程以及结果的分析。

  气质问卷

2

9

病人心理干预

1.掌握心理干预的概念,分类,适用范围以及注意事项等;

2.掌握护理工作中常用的心理干预技术;

3.熟悉病人心理危机干预。

1.教师进行多媒体讲授;

2.学生分组讨论;

3.通过视频,观察和体会护理过程中面对的心理问题。

2

10

病人心理

1.掌握病人角色以及他们的心理需要;

2.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

3.了解不同病症病人的心理特点;

4.了解疾病各阶段病人的心理特点。

1.教师进行多媒体讲授;

2.组织学生讨论。

4

11

病人心理护理

1.掌握心理护理的概念、目标、原则等;

2.学会心理护理的程序;

3.了解影响心理会理质量的因素。

1.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通过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

 

2

12

护士心理健康与维护

1.了解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

2.学会护士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3.掌握运用心理的理论和技术调节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1.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通过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

 

2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1)本课程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理论教学、多媒体、观看教学录像、个案分析、等多种手段,采用递进式的教学过程,内容上树立课程的“知识与行动结构观”,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康复心理学中所需的职业能力。

(2)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个案教学或项目教学,注意以任务引领的个案或项目,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案例学习或项目活动中了解康复心理学基础。

(3)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重视实践,探索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新模式,以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创新能力。

(4)注意渗透人文精神和科学素质的教育, 通过教学与科研的结合,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努力把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与时俱进,标新立异,倡导个性品质与个性发展、全面素质与综合能力协调发展,形成全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2.评价方法

本课程教学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组成。

过程性评价由平时态度、考勤、课堂提问、作业等组成。

结果性评价由期末试卷成绩组成。

其中过程性评价占30%,结果性评价占70%。本课程以100分制考评,60分为合格。

3.教学条件

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学习。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以利于创建符合个性化学习及加强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环境,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本课程要求校内实训室数间及相应设施,让学生在实验实训过程中掌握知识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4.教材编写

(1)根据课程内容选用比较先进、针对性与适应性较强的教材,根据教学能力目标的确定,对教材进行再创作,编写好讲义、教案,制作课件。教案设计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根本,满足三个需要(学科需要、教学需要、社会需要),力求服务于专业课程,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

(2)教材编写突出实用性、前瞻性。将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及新知识、新方法及时体现在教材内容中。教材应以学生为本,内容要突出重点且表述清晰,突出实用性,力求体现高职特色,重在提高学生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5.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利用优质核心课程、精品课程、网络资源,通过搭建多维、动态、活跃、模拟场景的课程训练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积极的创造性等综合能力。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化,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护理学导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三年制高专护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是介绍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学科框架、护理学发展规律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护理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护理专业的理论体系与模式,深刻理解护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专业特性及学科地位。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学生培养现代护理理念,增强专业认同感,掌握并运用科学的护理工作方法,主动为护理对象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的护理,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基础护理学与临床护理的相关课程,全方面提高综合素养,促进自身及专业发展奠定必备的理论及情感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护理的内涵、护理学的发展史、护理的四个基本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掌握护士的基本素质要求。

(3)掌握护患沟通与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流程、方法。

(4)掌握患者角色特征及护士的权和义务、患者的权利和义务;陈述护患关系性质、基本模式。

(5)掌握护理程序的内容及过程;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

(6)熟悉护理纠纷处理中涉及的相关法律文件、护士执业条件。

(7)熟悉护理学的性质和范畴。

2.能力目标

(1)树立关爱生命、关注健康、乐于奉献的护理信念。

(2)具有对服务对象进行心理护理,人文关怀,人性关爱的能力及较强的人际沟通与交往的能力。

(3)具有实施临床整体护理的能力。

(4)具有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较强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团队合作。

(5)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6)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7)具有出自觉学习,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和认真踏实,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认真、严谨、勤奋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观念。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4)具有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有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5)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具有协调工作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6)坚持公平、公正的工作原则,保守职业秘密。

(三)参考学时  

16学时。

(四)课程学分  

1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课时

1

认识护理学专业

1.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2.理解人类生命与护理的关系

3.理解护理学发展历程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小组讨论

2

2

认知护理学的支持理论

1.掌握沟通理论

2.理解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

3.理解压力与适应理论

4.理解成长与发展理论

5.理解一般系统论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小组讨论

4.角色扮演

2

3

认知护理学理论

1.掌握奥瑞姆的自理模式理论

2.理解罗伊的适应模式理论

3.理解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理论

4.了解佩普劳的人际关系模式理论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小组讨论

4.查阅资料并小组汇报

2

4

认知护理职业道德与文化

1.掌握多元文化与护理

2.理解护理职业道德与伦理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小组讨论

4.角色扮演

2

5

认知岗位职业能力-1

1.掌握护理评估的方法

2.掌握护理诊断的方法

3.掌握制定护理计划的方法

4.掌握实施护理措施的方法

5.掌握评价护理效果的方法

6.掌握书写护理病案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7.理解护理程序及发展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小组讨论

4.案例分析并小组汇报

4

6

认知岗位职业能力-2

1. 掌握护理职业安全与防护

2. 理解护理职业素养与科学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小组讨论

4.查阅资料并小组汇报

2

7

认知岗位职业能力-3

1.掌握护理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

2.掌握健康教育指导能力

3.理解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小组讨论

4.查阅资料并小组汇报(各国护理法比较)

2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1)讲述法

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各章节的讲解,结合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及启发式教学的应用,使学生从基础过渡到临床,具备初步的感性认识。

(2)启发式教学:课前以问卷形式进行的课程学习需求调查,让教师在上课前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文化知识基础情况有一较为整体的了解,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并且,在课前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以“问题”作为导学方案,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这样给学生在预习时提供了需要解决问题的方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团体合作的精神,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

(5)部分内容可采取自学、练习模式加强学生自学能力。

2.评价方法

(1)坚持多元化评价原则,实行理论考试与课堂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以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2)理论考核可以采用课堂综合表现评价、作业评价、学习效果课堂展示、综合笔试等多元形式,综合笔试命题应紧扣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可以安排在期中、期末、下学期开学初,体现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全程客观评价。

3.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通风良好,光线充足,装有冷暖空调,备有电脑、投影仪、扩音器等基本设备,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2)建设集纸质、电子、网络资源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包括课堂教材、教辅资料、教学视频资料库及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展示在学生面前,利于学生学习。

(3)教学医院:拥有师资、学科、技术、设备的高水平教学医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临床实践环境,不断提升临床见习与实习带教水平。

4.教材编选

教材编写应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合理安排内容。在保证教材思想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特别强调适用性和实用性。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贴近岗位定位,以学生为本,兼顾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客观要求,注意避免过多扩展和过于简单。

护理礼仪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三年制高专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之一,为学生学习护理学基础等各门专业课程及从事护理专业工作奠定基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护理礼仪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护理礼仪的实践应用,该课程注重礼仪实践性,贴近护理工作礼仪要求,目标定位于培养护理专业礼仪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行为习惯,提升职业形象,以更好的适应工作需要,服务社会。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护理人员仪容礼仪、举止礼仪、服饰礼仪、言谈礼仪、交往礼仪、护理工作礼仪等的基本要求;

(2)理解日常交际礼仪的基本知识;

(3)了解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学习礼仪的意义;了解涉外礼仪知识。

2.能力目标

(1)仪容仪表、举止、服饰符合护理礼仪要求;

(2)能按照护理礼仪要求进行护理工作中言谈及沟通;

(3)具备社交礼仪能力;

(4)具备良好的社会和职业适应能力。

3.素质目标

(1)热爱护理专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慎独、诚信精神,具备人文关怀的素质和能力,形成全心全意的护理服务理念;

(3)培养学生良好的气质、风度和涵养,养成良好的职业礼仪行为习惯,以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塑造护士的形象。

(三)参考学时  

26学时。

(四)课程学分

1.5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课时

1

护理礼仪基本知识

1. 理解护理礼仪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

2. 理解护理礼仪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3. 理解护理服务理念和宗旨;

4.了解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1. 讲授

2.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3. 案例分析

4. 情境模拟

2

2

仪容礼仪

1. 掌握护士面部修饰、工作发式、肢体修饰的基本要求;

2. 理解护士目光及面部表情的礼仪要求和注意事项;

3. 了解仪容、仪表的概念。

1. 讲授

2.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3. 案例分析

4. 情境模拟

5. 实践训练

2

3

服饰礼仪

1. 掌握护理人员着装和佩戴饰物的要求;

2. 理解一般着装的原则与注意事项以及不同场合的着装要求。

1. 讲授

2.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3. 案例分析

4. 情境模拟

5. 实践训练

2

4

举止礼仪

1. 掌握站姿、坐姿、行姿、走姿、蹲姿、点头礼、握手礼、鞠躬礼、导引礼、持病历夹、推治疗车的基本动作规范和要求;

2. 理解举止礼仪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3. 了解举止礼仪的作用。

1. 讲授

2.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3. 案例分析

4. 情境模拟

5. 与仪容、服饰礼仪综合实践训练

8

5

言谈礼仪

1. 掌握称呼礼仪、介绍礼仪、交谈礼仪、专业沟通礼仪基本要求;

2. 理解言谈礼仪基本要求;

3. 理解护理服务礼貌用语;

4. 理解护理操作过程中的沟通礼仪要求;

5. 理解沟通的技巧。

1. 讲授

2.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3. 案例分析

4. 情境模拟

5. 实践训练

6

6

日常交际礼仪

1. 理解接待礼仪、与不同患者相处、面试等礼仪要求;

2. 理解常见的特殊民族的礼仪习俗要求;

3.了解电话礼仪、馈赠礼仪、餐饮礼仪、应聘礼仪等。

1. 讲授

2.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3. 案例分析

4. 情境模拟

5. 实践训练

4

7

涉外礼仪

1. 理解涉外交往的基本礼仪和原则;

2. 了解部分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宗教习俗礼仪和禁忌;

3. 了解涉外礼仪的概念。

1. 讲授

2. 多媒体资料

3. 案例分析

4. 情境模拟

2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1)讲述法

基本知识需要通过讲述法传授给学生,将教学目标更明确,更规范。

(2)示范法

通过老师示范、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使教学内容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情境模拟法

通过设计典型情境,让学生模拟不同角色,演练各种礼仪规范动作及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4)强化实训

护理礼仪属于实践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大量的训练,建议将形体训练的实践课时与日常交际礼仪和护理工作礼仪、办公礼仪实践课时相结合,多练习,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理实一体化学习。

2.评价方法

采用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理论考核成绩可以包括平时表现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实践考核可通过考勤、礼仪操、情境模拟、团队协作等形式进行综合评价。

3.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

(2)实训条件:在形体训练室进行实训,需要配备镜子、治疗车、病历夹、凳子等仪器设备。建议施行小班化教学,师生比在1:15 ~1:20。

(3)建设集纸质、电子、网络资源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包括课堂教材、实验指导、教辅资料、教学视频资料库及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展示在学生面前,利于学生学习。

4.教材编选

教材编写应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合理安排内容。在保证教材思想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特别强调适用性和实用性。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贴近岗位定位,以学生为本,兼顾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客观要求,注意避免过多扩展和过于简单。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生物化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研究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及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维生素的功能与缺乏病;糖、脂肪、蛋白质及核苷酸的代谢;基因信息的传递;肝脏的生物化学;水与电解质的代谢;酸碱平衡等。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分子的结构、理化性质和功能;掌握人体内主要代谢途径、关键酶及生理意义;熟悉基因信息的传递规律;了解水与无机盐的代谢及酸碱平衡;学会生物化学基础实验的基本操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护理学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将所学生物化学知识应用于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疾病相关的一些具体问题。使学生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对现代医学的进步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人体及疾病奥秘的兴趣和热情及为医学工作及研究献身的精神,养成勤于思考,敏于观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生物分子的结构、理化性质和功能;掌握人体内主要代谢途径、关键酶及生理意义;学会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熟悉基因信息的传递规律;熟悉三大物质及核苷酸代谢的基本过程。

(3)了解水与无机盐的代谢及酸碱平衡。

2. 能力目标

(1)具备利用相关生物化学知识解释相关疾病发生机制的能力

(2)具备将所学生化知识应用于相关护理技术的能力。

(3)学会生物化学实验基本仪器的操作。

3. 素质目标

(1)兴趣方面:增强对生物体及自然界的好奇怪心及探究欲,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及热爱;

(2)科学态度方面: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养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精神品质方面: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团结协作,不怕竞争;

(4)情感方面: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的振兴、社会的进步而

学习的理想与抱负。

(三)参考学时

参考学时:48学时(44+4)。

(四)课程学分

课程学分:3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2 课程内容和要求一览表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课时

1

绪论

教学内容:

1. 生物化学的概念

2. 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3. 生物化学的发展历史

4.生物化学发展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要求:

1.掌握生物化学的概念

2.熟悉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3.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

4.了解生物化学与医药学的关系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2

2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

1.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2.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3.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教学要求:

1. 掌握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特点;掌握氨基酸的种类、分类和结构特点;掌握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及维系各级结构的化学键。

2.理解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在医学上的应用

3.了解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利用用图像及动画解决大分子结构难以理解的难题。

2.让学生网上查阅蛋白质结构及胰岛素一级结构发现者的相关资料,并在课上呈现,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热情。通过举例的方法列举蛋白质变性在临床上的应用以激发学生对生化学习的兴趣。

3.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3

3

实验:蛋白质两性电离及酪蛋白等电点的测定

教学内容:

1.蛋白质两性电离的性质

2.酪蛋白等电点的测定

教学任务:

1.掌握蛋白质两性电离的性质;掌握酪蛋白等电点测定的原理

2.能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准确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解释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理论联系实际、准确记录及根据现象分析归纳的能力

1.提前一周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对相应教材进行全面学习

2.让学生在网上进行资料搜查,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2

4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

1.核酸的分类及功能

2.核酸的分子组成

3.核酸的分子结构

4.核酸的理化性质

教学要求:

1.掌握核酸的分类、分布和生理功能;掌握核酸的元素组成、组成成分、分子结构。

2.熟悉核酸的变性、复性、分子杂交、Tm值等概念;熟悉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及变性、复性、分子杂交、紫外吸收等理化性质在医学上的应用。

3.了解体内重要的核苷酸衍生物及功能。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利用用图像及动画解决大分子结构难以理解的难题。

2.让学生网上查阅核酸结构发现者的相关资料,并在课上呈现。通过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事迹及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在亲子鉴定、遗传病诊断及罪犯确认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热情和兴趣。

3.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3

5

教学内容:

1.酶的概念和化学组成

2.酶促反应的特点

3.酶的结构与功能

4.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5.酶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要求:

1.掌握酶、酶的活性中心、结合酶、同工酶、变构调节、化学修饰调节、Km值等概念;2.掌握酶的分子组成和结构、酶促反应的特点;掌握各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

3.熟悉酶催化作用的酶-底物复合物;学说和相互诱导契合学说;熟悉酶原激活的机理和生理意义;

4.了解酶活性的测定及酶在医学上的应用。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利用用图像及动画解决大分子结构难以理解的难题。

2.让学生网上查阅酶的相关资料,并在课上呈现。通过酶在日常生活及疾病诊断、药物治疗中的应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热情和兴趣。

3.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4

6

实验:酶的专一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教学内容:

1.酶的专一性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教学要求

1.掌握酶的专一性及及温度及酸碱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2.熟悉操作过程

3.培养实验室安全及节水节电意识。

1.提前一周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对相应教材进行全面学习

2.让学生在网上进行资料搜查,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熟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2

7

维生素

教学内容:

1.维生素的概念及特点

2.脂溶性维生素

3.水溶性维生素

教学要求:

1.掌握维生素的概念、分类、特点、功能及缺乏症产生的原因。

2.熟悉B族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3.了解B族维生素的来源。

此部分内容简单易懂,与生活联系密切,可让学生网上查资料,做课件,联系实际自主讲授,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趣味性,最后由教师点睛,翻转课堂。

3

8

糖代谢

教学内容:

1.糖的生理功能及代谢概况

2.糖的分解代谢

3.糖异生

4.糖原合成与分解

5.血糖及调节

教学要求:

1.掌握无氧氧化、有氧氧化及糖异生的概念、部位和生理意义;

2. 熟悉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与分解的及生理意义。熟悉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及血糖水平的调节;熟悉糖耐量曲线。

3.了解糖分解代谢的主要反应过程、关键酶、糖原合成与分解的反应过程;

3.了解糖的消化、吸收和功能;了解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了解糖分解代谢各途径及糖原合成及分解的调节;了解糖代谢异常。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此章节内容是生物化学代谢模块的核心,也是难点。建议以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为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辅,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3.根据胰岛素的作用机制让学生讨论糖尿病可能的症状及可能的治疗原则。

5

9

生物氧化

教学内容:

1.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特点

2.生物氧化过程中水的生成

3.生物氧化过程中ATP的生成

4.其它生物氧化体系。

教学要求:

1.掌握生物氧化的概念、特点;掌握呼吸链的概念、组成、各组分的排列顺序、功能及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2.掌握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和P/O比值的概念

3.熟悉CO2的生成方式、胞液中NADH的氧化;熟悉ATP的转移和利用。

4.了解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此章节内容是生物化学代谢模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难点。

3.联系糖代谢及临床上一氧化碳及氰化物中毒进行讲解。

4.建议以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为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辅,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2

10

脂类代谢

教学内容:

1.脂类的分布及生理功能

2.血脂与血浆脂蛋白

3.甘油三酯的代谢

4.胆固醇的代谢

教学要求:

1.掌握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和功能、脂肪动员、酮体代谢的意义、胆固醇的转化与排泄。

2.熟悉熟悉血脂的种类与含量、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和胆固醇合成的部位、原料、关键酶和生理意义;

3.了解脂类的分布及生理功能;了解脂肪酸、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及甘油的代谢;了解血浆脂蛋白的代谢与高脂血症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建议以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为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辅,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3.联系临床常见高脂血症、糖尿病易出现的酮症酸中毒及降脂药进行学习,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与临床疾病之间关联的认识。

5

11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教学内容:

1.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2.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3.氨的代谢;氨基酸的特殊代谢。

教学要求:

1.掌握氨的来源、去路和转运;掌握一碳单位的概念、来源、载体和生理意义。

2,熟悉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3.了解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了解嘌呤核苷酸循环;了解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的联系。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建议以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为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辅,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3.联系食物营养作用及临床常用氨基酸药物以增强课程趣味性

4

12

核苷酸的代谢

教学内容:

1.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2.核苷酸的分解

教学要求:

1.掌握核苷酸从头合成和补救合成的概念、嘌呤和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及分解产物;

2.了解核苷酸代谢的抗代谢物、痛风症及治疗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建议以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为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辅,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3.联系转基因食品及痛风症及药物治疗引发学生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2

13

肝的生物化学

教学内容:

1. 肝的物质代谢特点

2.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3.胆红素的代谢

教学要求:

1.掌握生物转化的概念、特点、及生理意义;掌握黄疸的概念和类型

2.熟悉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熟悉肝在糖、脂类、蛋白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熟悉胆色素的代谢;

3.了解肝功能受损时的代谢表现;了解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此章节内容包含对各大代谢的总结与联系,宜采取由学生主导,教师辅助,采取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

2

14

基因信息的传递                                                                                                                                        

教学内容:

1.中心法则

2.DNA的生物合成

3.RNA的生物合成

4.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教学要求:

1.掌握复制、半保留复制、转录、启动子、逆转录、翻译、基因表达的概念。

2.掌握DNA复制和RNA转录的方式、过程、特点及相关酶的功能;

3.掌握三种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及遗传密码的概念和特点。

4.熟悉复制、转录、逆转录及翻译的过程,真核生物mRNA转录后的加工。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利用用图像及动画解决过程的抽象性。

2.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找到合适的多媒体动画相互交流,共享资源。

3.蛋白质合成过程可采用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的短剧来完成,以增强趣味性,便于记忆。

4

15

水与电解质代谢

教学内容:

1.体液

2.水平衡;水和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3.钙、磷代谢

4.微量元素及镁代谢

教学要求:

1.掌握体液中电解质的含量与分布特点;掌握水的代谢;掌握钠、氯、钾的代谢特点

2.熟悉钙、磷的代谢

3.了解微量元素及镁的代谢

此部分内容简单易懂,可让学生网上查资料,做课件,联系实际自主讲授,讨论,增强趣味性,最后由教师点睛,翻转课堂。

2

16

酸碱平衡

教学内容:

1.体内酸碱性物质的来源

2.酸碱平衡的调节

3.酸碱平衡失调。

教学要求:

1.掌握体内酸、碱性物质的来源;掌握肾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掌握酸碱平衡失常的常见类型。

2.熟悉血液的缓冲作用及肺的调节作用。

3.了解判断酸碱平衡常用的生化指标及临床意义。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建议以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为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辅,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3

  (六)教学建议

1. 教学方法

要求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根本,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课堂短剧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教学中融入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科学素养的养成,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验中重视学生观察、思考、动手能力的培养。

2. 评价方法

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坚持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加强教学过程环节的考核,结合课堂提问、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完成情况,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1)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授技能与知识,要充分突出过程性教学评价,对学生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2)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经常要分组讨论,在发挥团队精神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个人在合作中的贡献进行评价。

过程性考核成绩(30%)与闭卷考核成绩(70%)相结合。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30%)主要包括出勤率5%、课堂表现(讨论、发言)10%、实验报告10%、作业5%。

3. 教学条件

教师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以利于创建符合个性化学习及加强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环境,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可能的情况下采取翻转课堂进行教学。

4. 教材编选

教材编写应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合理安排必修和选修内容编写相应教材。教材内容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将知识与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知识的重构整合要具备逻辑性、连续性和互补性,要充分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知识结构的有序化;

(3)教材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给学生拓展思维的空间。

(4)应配备相应的实验教材,便于学生实验前预习工作。

生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生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研究机体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的一门科学,主要内容包括细胞、血液、循环、呼吸、消化、能量代谢、排泄、神经、内分泌、生殖生理等。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机体及各组成部分的正常生命现象、活动规律及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功能性活动的影响和机体所进行的相应调节,并揭示各种生理功能在整体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二)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总体目标: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为重点,着重强调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注意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模式、推理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护理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生理学基本理论知识有机地融入到执业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事物、尊重事实、积极参与并合作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1.知识目标

(1)熟练掌握细胞、血液、循环、呼吸、消化、能量代谢、排泄、生殖、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活动规律和机体对其的调节方式;

(2)熟悉机体各部分功能活动产生机制,熟悉各种生理功能在整体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3)了解生理学有关的一些新的研究趋势和进展,了解基本理论发展与护理专业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具备熟练生理学基本理论运用能力;

(2)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具备一定的生理学动物实验方法和操作能力。

3.素质目标

(1)兴趣方面:保持和增强对生命功能活动规律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培养学习兴趣;

(2)科学态度方面:树立崇尚科学、科学思维的观念,养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精神品质方面: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团结协作,不怕竞争;

(4)情感方面: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的振兴、社会的进步、全民医疗卫生行业发展和热爱护理专业、救死扶伤而学习的理想与抱负。

(三)参考学时

参考学时:90

(四)课程学分

课程学分:5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生理学》课程内容和要求一览表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课时

1

绪论

教学内容:

1.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2.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3.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教学要求:

1. 了解生理学的任务、特点、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了解生理学发展简史。

2. 掌握内环境和内环境相对恒定(稳态)的概念和意义;人体功能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的概念和特点。

3.理解正反馈、负反馈的概念及意义。

1. 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4

2

反射弧分析

教学内容:

1. 实验室安全知识和事故应急处理;

2.脊蛙制备并进行实验设计

3.任氏液的配制

教学要求:

1.掌握实验室的安全知识、规章制度、事故应急处理;

2.熟练两栖动物基本操作技能;

3.初步了解实验设计思路和分析。

1.提前一周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对之前知识复习;

2.对实验进行预设计;

3.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习的效果。

2

3

细胞的基本功能

教学内容:

1.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2.细胞的信号转导

3.细胞的电活动

4.肌细胞的收缩

教学要求:

1.掌握被动转运与主动转运的概念和区别;掌握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局部电位、阈电位的概念及动作电位的特征、传导;掌握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原理;

2. 理解细胞的信号转导功能;理解肌肉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理解肌肉收缩的影响因素;

3.了解骨骼肌的微细结构;了解骨骼肌收缩原理和收缩形式。

1. 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8

4

刺激与反应的关系、

 

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教学内容:

1.掌握刺激与反应的关系

2.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3.结合制作的标本观察骨骼肌收缩形式

教学要求:

1.通过实验掌握刺激与反应的关系;

2.熟练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3.观察骨骼肌收缩形式;

4.熟练生理仪器的操作方法。

1.指导学生配制任氏液;

2.对实验进行预设计;

3.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2

5

血液

教学内容:

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2.血细胞生理

3.生理性止血

4.血型和输血原则

教学要求:

1.掌握血液的组成、血量、血细胞比容;掌握血浆渗透压的概念、形成、意义及等渗溶液;掌握红细胞的生成部位、原料和影响因素;掌握血小板主要功能、生理止血、血液凝固的步骤;掌握ABO血型的分型依据、输血的基本原则及交叉配血试验;

2.理解血液的各生理参数正常值;理解血浆组成、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理解红细胞生理特征及功能;理解白细胞的分类、基本功能;理解血凝的因素;

3.了解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了解Rh血型系统。

1. 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3.指导学生模拟输血模拟。

6

6

ABO血型鉴定

教学内容:

1.ABO分型依据

2.血型鉴定方法

3.凝集反应的现象观察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ABO血型分型原理;

2.初步学会穿刺采血、无菌原则要求;

3.观察并理解凝集现象。

1.指导学生理解交叉配血实验;

2.对实验进行自我分析;

3.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2

7

血液循环

教学内容:

1.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

2.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

3.血管生理

4.心血管活动调节

教学要求:

1. 掌握心动周期、心脏泵血过程;掌握心功能评价及影响因素;掌握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的生物电活动特征、形成机制及生理意义;掌握自律性、正常起搏点,正常传导途径及其特点、意义;掌握心肌细胞兴奋性变化的特点及意义;掌握心肌收缩性的特点;掌握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掌握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中心静脉压;掌握微循环通路、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神经支配、减压反射及其生理意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升压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2.理解心率与心动周期的关系;理解心电图各波的意义;理解心音产生原因,特点和意义;理解淋巴回流及意义,微循环的调节;

3.了解影响心肌自律性、传导性、兴奋性的因素;了解动脉脉搏;了解化学感受性反射对血压的影响;了解其他活性物质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了解冠脉循环、肺循环、脑血液供应的特点和意义。

4.血压测量原理和方法

1. 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3.指导学生结合生理学知识模拟高血压患者如何进行用药、健康指导。

12

8

蛙心起搏点分析

教学内容:

1.心起搏点分析

2.溶液配制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心的起搏点;

2.熟练各溶液配制。

1.分组操作、观察记录;

2.指导学生对照分析影响因素;

3.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2

9

呼吸

教学内容:

1.肺通气

2.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4.呼吸运动的调节

教学要求:

1. 掌握呼吸的基本环节;掌握肺通气的过程;掌握胸内负压的概念、形成及意义;掌握呼吸功能评价的基本指标;掌握气体交换的原理和主要影响因素;掌握氧和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氧离曲线特点、意义和影响因素;掌握呼吸调节的基本中枢和呼吸运动调节;

2.理解平静呼吸时胸内压和肺内压的变化;理解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肺的顺应性的概念;理解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概念和生理意义;理解血氧饱和度的概念;理解肺牵张反射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3.了解呼吸节律发生的机制,高级中枢对呼吸的调节;了解呼吸肌本体感受器反射,防御性呼吸反射。

4. 呼吸功能评价的基本指标的检查方法。

1. 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3.结合生理知识,辨析临床上病人发生缺氧的原因。

6

10

影响家兔呼吸活动因素分析

教学内容:

1.神经体液因素对家兔呼吸的影响

2.哺乳动物实验操作

3.手术器械使用

教学要求:

1.掌握神经、体液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2.初步掌握哺乳动物实验操作;

3.初步掌握手术器械使用。

1.分组操作、观察记录;

2.指导学生对照分析影响因素;

3.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效果。

2

11

消化和吸收

教学内容:

1.概述

2.口腔的消化

3.胃内的消化

4.小肠的消化

5.大肠的功能

6.吸收

教学要求:

1.掌握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掌握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掌握胃液分泌调节的头期、胃期、肠期调节;掌握胃排空概念;掌握胰液、胆汁的成分及其生理作用;

2.理解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和电生理特性;主要胃肠激素的生理功能;理解胃肠运动的主要形式及其生理意义;理解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的原因;

3.了解唾液成分及作用,咀嚼和吞咽;了解大肠液、大肠运动及排便反射;了解脑-肠肽的概念;了解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吸收形式和途径;了解消化道平滑肌的神经支配。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3.列表总结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消化吸收的过程。

6

12

能量代谢与体温

教学内容:

1.能量代谢

2.体温及其调节

教学要求:

1.掌握基础代谢率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体温正常值和生理变动;掌握机体产热和散热的主要器官和方式;

2.理解能量代谢、热价、氧热价、呼吸商的概念和意义;理解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理解基础代谢的正常值和测定意义;理解体温调节及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

3.了解机体能量的释放、贮存、利用和转移;了解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了解体温调节的调定点学说。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3.指导学生结合生理学知识模拟发热病人如何进行物理降温、药物降温。

4

13

尿的生成和排出

教学内容:

1.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2.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4.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5.尿生成的调节

6.清除率

7.尿的排放

教学要求:

1.掌握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滤过率、有效滤过压的概念;掌握重吸收、分泌的概念和方式,肾糖阈的概念;掌握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2.理解肾脏的血液循环特点和血流量的自身调节;理解影响滤过的因素;理解主要物质的重吸收部位、方式与特点;理解影响重吸收的因素,渗透性利尿;理解排尿反射的过程;

3.了解排泄的概念及途径;了解尿液的浓缩和稀释;了解尿量、尿液成分及其理化性质;了解肾血浆清除率。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3.指导学生结合生理学知识模拟糖尿病患者尿的变化。

6

14

感觉器官的功能

教学内容:

1.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功能

2..眼的视觉功能

3.耳的听觉功能

5.前庭器官的功能

教学要求:

1.掌握眼的调节;掌握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功能对比;掌握声波传导途径;

2.理解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理解眼的折光及其异常;理解视杆细胞的光化学反应,夜盲症,暗适应和明适应;理解椭圆囊、球囊与半规管功能;理解前庭反应;

3.了解视锥细胞的感光原理与色觉;了解视力、视野、双眼视觉和盲点的概念;了解内耳对声波的初步分析,微音器电位;了解其他感觉器官的功能。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3.指导学生结合生理学知识情景练习,分析昼夜视物对照。

4

15

神经系统

教学内容:

1.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2.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3.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4.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5.脑的高级功能

教学要求:

1.掌握突触的结构、传递过程;掌握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概念和意义;掌握牵张反射;掌握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递质和受体,胆碱能纤维和肾上腺素能纤维的概念;掌握内脏痛的特点和牵涉痛;

2.理解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理解突触传递的特征;理解突触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理解丘脑在感觉传入中的作用;理解脊休克的概念和产生原因;理解脑干网状结构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去大脑僵直;理解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理解条件反射;理解脑电图的基本波形;

3.了解神经纤维分类、功能;了解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了解大脑皮质的感觉功能;了解基底神经节、小脑和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了解脑电波产生的机制;了解觉醒与睡眠;了解学习和记忆的生理解机制;了解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的概念和意义。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3.指导学生结合生理学知识对学习和记忆的训练。

10

16

内分泌

教学内容:

1.内分泌与激素

2.下丘脑-垂体和松果体内分泌

3.甲状腺内分泌

4.甲状旁腺、甲状腺C细胞内分泌和维生素D3

5.胰岛内分泌

6.肾上腺内分泌

7.组织激素和功能器官内分泌

教学要求:

1.掌握激素的概念、作用方式;掌握下丘脑与腺垂体、神经垂体的结构和功能联系;掌握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掌握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掌握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掌握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2.理解腺垂体促激素的作用;理解神经垂体激素的作用;理解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作用与调节;理解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的作用;

3.了解激素作用的原理及特点,激素的分类;了解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了解催乳素、促黑素作用与调节;了解其他激素的分泌和作用。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3.指导学生结合生理学知识模拟甲亢、甲减患者,并进行用药指导。

6

17

生殖

教学内容:

1.男性生殖功能与调节

2.女性生殖功能与调节

3.妊娠与分娩

4.性生理学

教学要求:

1.掌握月经周期的概念,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卵巢、垂体、下丘脑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

2.理解雄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理解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3.了解睾丸生精功能;了解胎盘的内分泌功能;了解妊娠和分娩;了解性生理。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3.指导学生结合生理学知识进行青春期教育。

4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生理学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理论部分借助多媒体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小讨论,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采用现场教学、项目教学等,创设工作情境,充分利用实物和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实验部分在机能学实验中心进行,主要由学生自主分组动手操作,注重实验后的总结、实验报告的书写和评阅。要求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根本,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专业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评价方法

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坚持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加强教学过程环节的考核,结合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完成情况,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1)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授技能与知识,要充分突出过程性教学评价,对学生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2)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经常要分组讨论,在发挥团队精神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个人在合作中的贡献进行评价。

过程性考核成绩(10%)、实验考核(10%)、期中考核成绩(20%)、期末闭卷考核成绩(60%)四项综合评价。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10%)主要包括出勤率、课堂纪律、提问讨论作业等。

3.教学条件

教师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以利于创建符合个性化学习及加强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环境,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4.教材编选

教材应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合理安排必修和选修内容编写相应教材。教材内容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将知识与工作、健康保健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或遴选教材;

(2)知识的重构整合要具备逻辑性、连续性和互补性,要充分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知识结构的有序化;

(3)教材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给学生拓展思维的空间。还应注重与后续专业课程知识点的衔接。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病原生物学的内容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和人体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实验室检查、防治原则。免疫学主要阐述免疫学的基本理论、超敏反应、自身免疫、免疫缺陷的发生机制,为学习与免疫有关的疾病奠定基础。根据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按照专业需求,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今后的工作实践打好基础。

根据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培养能在农村、乡镇、社区卫生机构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能力的技能型医学专业人才。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要突出在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中的应用。培养创新精神,把本门课程的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使所学知识真正有用武之地。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常见细菌、病毒的致病性与防治原则;

2)掌握常见寄生虫的生活史、致病性与防治原则;

3)掌握免疫学基础知识、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4)熟悉常见细菌、病毒、寄生虫的检查原则;

5)了解临床免疫病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

1)掌握常用消毒灭菌技术及无菌操作技术;

2)掌握革兰染色技术;

3)掌握常见寄生虫卵的检查方法;

4)熟悉常见细菌的检查方法;

5)了解病毒的检查技术。

3.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尚的职业道德与法制观念;

2)培养学生规避医疗风险的职业能力与社会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素质、科学的创新素质、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参考学时

参考学时:54

(四)课程学分

课程学分:3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2 课程内容和要求一览表

教学

项目

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

课时

 

 

1

细菌

形态、

结构、

消毒

灭菌

教学内容

1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2细菌的分布、菌落

3消毒灭菌

4生物安全

技能要求

1 显微镜使用方法

2革兰染色

3 细菌的形态观察

知识要求

1熟悉细菌的形态

2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3掌握革兰染色

4掌握消毒与灭菌

5了解生物安全

素质要求

1良好的无菌观念

2高度的责任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实训一:

1 细菌

结构、

2 革兰

染色

 

 

 

6

 

 

2

细菌的生长

繁殖

与代谢

教学内容

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2细菌的培养、

3细菌的代谢产物

技能要求

1 熟悉细菌的生长现象

2 熟悉细菌生长的条件

3 细菌的代谢产物检测

知识要求

1 掌握细菌的生长现象

2 掌握细菌生长的条件

3 熟悉细菌的代谢产物检测

4了解各种培养基的用途

素质要求

1良好的无菌观念

2高度的责任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实训二:

1细菌的生长现象

2细菌的生化反应

 

 

 

4

 

 

3

细菌

感染

免疫

教学内容

1细菌的致病性

2感染的种类与类型

技能要求

1无菌观念

2标本的采集、细菌的生长现象

3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

知识要求

1掌握细菌感染的种类与类型

2 掌握细菌的变异现象

3熟悉细菌的致病性

素质要求

1良好的无菌观念

2高度的责任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2

 

 

4

化脓性球菌

教学内容

1葡萄球菌属

2链球菌属

3肺炎链球菌

4奈瑟菌属

技能要求

1化脓性球菌的标本采集

2化脓性球菌的病原学诊断

知识要求

1掌握化脓性球菌的生物学特性

2掌握化脓性球菌的致病性和免疫性

3熟悉化脓性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查

4了解化脓性球菌的防治原则

素质要求

1良好的无菌观念

2高度的责任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实训三:

1 药敏

2 紫外线杀菌

 

 

 

4

 

 

5

肠道

杆菌、

螺形菌

教学内容

1埃希菌属

2志贺菌属

3沙门菌属

4霍乱弧菌

技能要求

1肠道杆菌、螺形菌的标本采集

2肠道杆菌、螺形菌的病原学诊断

知识要求

1掌握肠道杆菌、螺形菌的生物学特性

2掌握肠道杆菌、螺形菌的致病性和免疫性

3熟悉肠道杆菌、螺形菌的微生物学检查

4了解肠道杆菌、螺形菌的防治原则

素质要求

1良好的无菌观念

2高度的责任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2

 

 

6

厌氧菌、

分枝

杆菌

教学内容

1破伤风杆菌

2结核分枝杆菌

技能要求

1厌氧菌、分枝杆菌的标本采集

2厌氧菌、分枝杆菌的病原学诊断

知识要求

1掌握厌氧菌、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2掌握厌氧菌、分枝杆菌的致病性和免疫性

3熟悉厌氧菌、分枝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

4了解厌氧菌、分枝杆菌的防治原则

素质要求

1良好的无菌观念

2高度的责任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2

 

 

 

7

病毒性状、呼吸道病毒、

肠道病毒

教学内容

1病毒的基本性状

2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3呼吸道病毒

4肠道病毒

技能要求

1病毒的标本采集

2病毒的病原学诊断

知识要求

1掌握病毒的基本性状

2熟悉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3掌握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4熟悉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性

5了解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

6了解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的防治原则

素质要求

1良好的无菌观念

2高度的责任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4

 

 

8

肝炎

病毒

教学内容

1甲型肝炎病毒

2乙型肝炎病毒

3 丙型肝炎病毒

4丁型肝炎病毒

5戊型肝炎病毒

技能要求

1病毒标本的采集

2病毒的病原学诊断

知识要求

1掌握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2掌握肝炎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性

3熟悉肝炎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

4了解肝炎病毒的防治原则

素质要求

1良好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

2严谨的工作作风

 

 

 

 

4

 

 

9

人体寄生虫学总论、

线虫

教学内容

1总论

2 蛔虫

3 钩虫

技能要求

1 直接涂片法

2 饱和盐水漂浮法

知识要求

1掌握寄生虫学中的重要概念

2 掌握蛔虫、钩虫的成虫及虫卵形态

3 掌握蛔虫、钩虫的生活史及致病性

4 熟悉蛔虫、钩虫的实验室检查与防治措施

素质要求

1 高度的责任感、严谨的工作作风

2 高尚的职业道德与法制观念

 

实训四:

蛔虫、钩虫(成虫、

虫卵标本片)的

观察

 

 

 

 

 

4

 

 

10

吸虫、

带绦虫

教学内容

1日本血吸虫

2猪带绦虫

3牛带绦虫

技能要求

1 直接涂片法

2 饱和盐水漂浮法

知识要求

1掌握血吸虫成虫及虫卵的形态

2掌握血吸虫的生活史及致病性

3熟悉血吸虫的实验室检查和防治

4掌握带绦虫成虫、囊尾蚴及虫卵形态

5掌握带绦虫的生活史及致病性

6熟悉带绦虫的实验室检查和防治

素质要求

1 高度的责任感、严谨的工作作风

2 高尚的职业道德与法制观念

实训:

血吸虫成虫、虫卵及中间宿主、

猪带、牛带成虫、囊尾蚴、虫卵

 

 

 

 

3

 

 

12

原虫

教学内容

1溶组织内阿米巴

2疟原虫

技能要求

1 直接涂片法

2厚、薄血膜法

知识要求

1掌握两种原虫滋养体和/或包囊形态

2掌握疟原虫的红内期形态

3掌握两种原虫的生活史、致病性、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素质要求

1 高度的责任感、严谨的工作作风

2 高尚的职业道德与法制观念

实训:

溶组织内阿米巴、疟原虫(滋养体、包囊)

 

 

 

3

 

 

13

免疫学概述、抗原

教学内容

1免疫学概述

2抗原的概念

3 抗原的分类

4超抗原和佐剂

技能要求

抗原的制备

知识要求

1掌握免疫的功能

2掌握抗原的概念

3掌握抗原的分类

4了解超抗原和佐剂

素质要求

1吃苦耐劳的学习精神

2不断进步的良好学习习惯

 

 

 

 

2

 

 

14

抗体

教学内容

1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与类型

2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3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征与功能

4人工制备的抗体

技能要求

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2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知识要求

1掌握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与类型

2掌握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3 掌握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征与功能

4熟悉人工制备的抗体

素质要求

1吃苦耐劳的学习精神

2不断进步的良好学习习惯

实训:凝集反应

 

 

 

 

 

4

 

 

15

补体、MHC

教学内容

1补体系统

2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技能要求

1补体疾病的诊断

2 MHC相关位点的检测

知识要求

1熟悉补体的概念

2熟悉补体的激活途径

3 掌握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4熟悉补体与临床疾病

5 熟悉MHC结构和遗传特性

6 掌握HLA的结构、分布与功能

7 了解HLA与临床医学

素质要求

1吃苦耐劳的学习精神

2不断进步的良好学习习惯

 

 

 

 

 

2

 

 

16

免疫

系统、免疫

应答

教学内容

1免疫系统

2免疫应答

技能要求

1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2 NK细胞杀伤活性测定

3 E花环形成实验

4淋巴细胞增殖实验

知识要求

1掌握免疫组织和器官

2熟悉免疫细胞

3 熟悉免疫分子

4掌握免疫应答的概念

5熟悉抗原提呈

6熟悉体液免疫

7熟悉细胞免疫

8了解免疫耐受

素质要求

1吃苦耐劳的学习精神

2不断进步的良好学习习惯

 

 

 

 

 

4

 

 

17

超敏

反应、免疫

学应用

教学内容

1四种类型的超敏反应

2免疫与临床

免疫学应用

技能要求

1常见过敏原的检测

2脱敏疗法

3减敏疗法

4常用免疫学检验技术

知识要求

1熟悉四种类型的超敏反应的参与反应的物质

2掌握四种类型的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3 熟悉四种类型的超敏反应的临床常见疾病

4了解四种类型的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素质要求

1吃苦耐劳的学习精神

2不断进步的良好学习习惯

 

 

 

 

 

4

  (六)教学建议

1. 教学方法

1)理论课,采用课堂讲授式、启发式、举例式、提问式教学法,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配合板书讲解,完成每次理论课授课任务。

2)实验课,采用讲解、示教、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教学法完成每次实验教学任务。

2. 评价方法

54学时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为专业基础课,属于考查课,一般组织三次考查,合并为两次成绩,一次为期中成绩。占10%。、一次为期末成绩,占10%。再加上平时对学生的纪律、出勤,占10%;实验课表现及实验报告,占10%。共100分。

3. 教学条件

我校几乎所有教室都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同时具备高质量的黑板及各色粉笔,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医学检验系包含有临床检验实验室、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卫生检验实验室、寄生虫学实验室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各室实验设备齐全,分别能完成教学计划中设置的各项实验内容。其中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室和本课程密切相关,能圆满完成教学计划中的实验内容。

医学检验系微生物学教研室的教师多数为双师型教师,全部为教学骨干教师,教龄为十几年、几十年,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态度端正、师德高尚、为人师表。

4. 教材编选

本门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其内容包括病原微生物和人体寄生虫以及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学习这些知识需要有一定的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基础知识,学习这些知识是为学习专业技能课程奠定基础。

根据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培养能在农村、乡镇、社区卫生机构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能力的技能型医学专业人才。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要突出在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中的应用。培养创新精神,把本门课程的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使所学知识真正有用武之地。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按照专业需求,选取教学内容。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理论基础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转归和结局。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职业所必需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专业课和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疾病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它基本知识;

(2)熟悉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联系和结局;

(3)了解疾病研究的常用方法以及病理诊断在临床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1)初步具备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分析疾病的能力;

(2)运用病理学基本理论联系临床、认识和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的能力;

(3)运用所学疾病的基本知识认知药物治疗原理的能力;

(4)具备观察、描绘病理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病变的能力;

(5)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素质目标

(1)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勇于实践创新的科学精神;

(2)培养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学风;

(3)具备护理专业所应有的良好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

(三)参考学时

参考学时:54

(四)课程学分

课程学分:3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课程内容和要求一览表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课时

1

绪论

教学内容:

1.病理学及其任务

2.病理学的内容

3.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4.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

1.了解病理学的任务、内容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2.熟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1

2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教学内容:

1.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2.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3.损伤的修复。

教学要求:

1.掌握适应性病变的特点;

2.掌握常见损伤的原因及病变;

3.熟悉细胞的再生能力、各组织的再生过程;

4.掌握修复的方式与特点。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5

3

实验: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教学内容:

视频、大体标本、切片观察。

教学要求:

识别常见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的病变特点。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2

4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教学内容:

1.岀血;

2.充血与淤血;

3.血栓形成;

4.栓塞;

5.梗死。

教学要求:

1.掌握岀血、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概念;

2.熟悉血栓形成的条件、结局及影响;

3.熟悉栓塞与梗死的类型、病变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4

5

实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教学内容:

视频、大体标本、切片观察

教学要求:

识别常见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的病变特点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2

6

炎症

教学内容:

1.炎症概念;

2.炎症原因;

3.炎症介质;  

4.炎症的基本病变;

5.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6.炎症的临床类型。

教学要求:

1.掌握炎症的概念;

2.了解炎症的原因;

3.熟悉炎症的基本病变;

4.熟悉炎症局部表现全身反应;

5.掌握炎症的分类及特点。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4

7

实验:炎症

教学内容:

视频、大体标本、切片观察

教学要求:

识别炎症常见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的病变特点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2

8

肿瘤

教学内容:

1.肿瘤的概念;

2.肿瘤的形态;

3.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

4.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5.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6.肿瘤对机体的影响和良恶性瘤的鉴别;

7.癌前疾病及其相关病变;

8.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9.常见肿瘤举例。

教学要求:

1.掌握肿瘤、良性瘤、恶性瘤、癌、早期癌、肉瘤的概念;

2.熟悉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生长与扩散特点、对机体的影响;

3. 掌握良恶性肿瘤的区别及癌与肉瘤的区别;

4.了解肿瘤命名与分类原则;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4

肿瘤

5.了解各类常见肿瘤的形态特点;了解肿瘤病因、机制。

9

实验:肿瘤

教学内容:

视频、大体标本、切片观察。

教学要求:

识别常见肿瘤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的病变特点。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2

10

动脉粥样硬化症

教学内容: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基本病变;

3.主要动脉的粥样硬化。

教学要求:

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病因、基本病变;

2.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3.掌握常见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1

11

冠心病

教学内容:

1.心绞痛;  

2.心肌梗死;

3.慢性缺血性心脏病;

4.冠状动脉性猝死。

教学要求:

掌握冠心病的类型和病变特点。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1

12

高血压

教学内容: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类型和病理变化。

教学要求:

1..熟悉高血压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联系;

2.掌握高血压病的类型及分期。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2

13

慢性阻塞性肺病

教学内容:

1.慢性支气管炎

2.支气管哮喘

3.肺气肿

教学要求:

1.掌握慢支的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2.掌握哮喘的概念和病变特点;

3.掌握肺气肿的概念和病变特点。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2

14

肺炎

教学内容:

1.细菌性肺炎;

2.病毒性肺炎;

3.支原体肺炎。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发

2

15

 肺炎

教学要求:

掌握以上三型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联系和结局。

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16

实验:心血管系统与呼吸系统疾病

教学内容:

视频、大体标本、切片观察。

教学要求:

识别常见心血管系统与呼吸系统疾病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的病变特点。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2

17

溃疡病

教学内容:

1.病因与发病机制;

2.病理变化;

3.临床病理联系

4.结局及并发症

教学要求:

1.掌握溃疡病病变及并发症;

2.熟悉溃疡病病因和发病机制。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1

18

肝炎

教学内容: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基本病变;

3.临床病理类型。

教学要求:

1.熟悉肝炎的病因与机制;

2.熟悉病毒性肝炎的病变特点,并解释其主要的临床表现;

5.掌握肝炎的临床病理类型及各型肝炎的病变特点。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2

19

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

教学内容:

1.食管癌;

2.胃癌;

3.大肠癌;

4.原发性肝癌。

教学要求:

1.熟悉各型癌症的病因;

2.熟悉各型癌症的病变特点;

3.了解各型癌症临床联系与预后。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2

20

肾小球肾炎

教学内容: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基本病理变化;

3.临床表现;

4.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2

20

肾小球肾炎

教学要求:

1.了解肾小球肾炎病因发病机制;

2.掌握肾炎病变特点、临床表现;

3.熟悉肾炎的病理类型与特点。

21

 

泌尿系统感染

教学内容:.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常见泌尿系感染性疾病.

教学要求:

1.掌握肾盂肾炎病因、发病机制;

2.掌握其病变特点。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2

22

实验:消化系统与泌尿系统常见病

教学内容:

视频、大体标本、切片观察

教学要求:

识别常见疾病的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的病变特点。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2

23

结核病

教学内容:

.病因与发病机制

.基本病理变化

三.转归

四.肺结核病

教学要求:

1.掌握结核病的病因、基本病变及其转归;

2.比较原发性肺结核与继发性肺结核的区别。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2

24

 

伤寒

 

教学内容:.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病理变化与临床联系;

3.结局及并发症。

教学要求:

1.掌握伤寒的病因、发病机制;

2.熟悉其病变特点;

3.了解结局与并发症。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1

25

细菌性痢疾

教学内容:.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病理变化与临床联系。

教学要求:

1.掌握菌痢的病因、发病机制;

2.熟悉其病变特点与临床联系。

1.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1

26

实验:传染病

教学内容:

视频、大体标本、切片观察

教学要求:

识别常见传染病的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的病变特点。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提问和讨论发言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2

(六)教学建议

1. 教学方法

要求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根本,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采用现场教学、项目教学等,创设工作情境,充分利用实物和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医学课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本课程要在多媒体教室、形态实验室等场所交替进行教学。

2. 评价方法

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坚持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加强教学过程环节的考核,结合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完成情况,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1)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授知识与技能,要充分突出过程性教学评价,对学生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2)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经常要分组讨论,在发挥团队精神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个人在合作中的贡献进行评价。

过程性考核成绩(30%)与期末闭卷考核成绩(70%)相结合。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30%)主要包括出勤率5%、课堂纪律5%、作业10%、实验成绩10%。

3. 教学条件

教师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以利于创建符合个性化学习及加强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环境,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4. 教材编选

教材编写应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合理安排必修和选修内容编写相应教材。教材内容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将知识与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知识的重构整合要具备逻辑性、连续性和互补性,要充分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知识结构的有序化;

(3)教材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

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给学生拓展思维的空间。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同时也是临床护理课程的前导课程。通过学习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护生必备的基本护理能力,全面提高职业素质,满足护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为护生学习临床专科护理和进入临床实习、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护理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具备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2)掌握护理专业的理论体系及模式,具备应用护理程序解决护理问题的知识储备。

(3)掌握临床常用护理技能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

(1)能规范的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2)能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提供适合病人身心需要的整体护理。

(3)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力。

(4)具有科学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具有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应对护理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突发和意外情况,具备初步的现场处理及协调能力。

3.素质目标

(1)热爱护理专业,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观念;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塑造护士的形象。

(4)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容应对艰苦的工作和复杂的社会环境。

(三)参考学时

162学时。

(四)课程学分

10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课时

1

医院和住院环境

1. 掌握病区的环境要求。

2. 掌握门诊部与急诊的工作任务。

3. 掌握何种铺床方法(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

4. 理解病区的结构、床单位设备与管理要求。

5. 了解医院的任务、种类与组织结构.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仿真/全真模拟实训

4.实习

   

  8

2

入院和出院护理

1. 掌握一般病人、急诊病人入病区后的初步护理内容及出院护理的主要内容。

2. 掌握不同级别护理工作的适用范围和护理要点。

3. 掌握轮椅、平车运送患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 理解入院程序及护理

5. 了解住院病例和出院病例的排列顺序。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仿真/全真模拟实训

4.实习

8

3

舒适与安全护理

1. 掌握主动卧位、被动卧位、被迫卧位的概念

2. 掌握各种卧位的临床应用范围。

3. 掌握各种保护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 掌握帮助患者更换卧位的方法和各种卧位的摆放。

5. 掌握睡眠的分期和促进睡眠的措施。

6. 理解舒适的概念和不舒适的原因。

7. 了解休息的意义和条件。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仿真/全真模拟实训

4.围绕被护理对象的“角色”开展讨论

5.实习

4

4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1. 掌握医院感染、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技术的概念。

2. 掌握物理消毒灭菌法的分类及方法。

3. 掌握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及化学消毒剂的分类、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 掌握无菌原则和消毒隔离原则。

5. 掌握隔离区域的划分和隔离的种类及措施。

6. 掌握无菌技术操作法。

7. 掌握帽子口罩的使用方法。

8. 掌握手的清洗与消毒法。

9. 掌握穿脱隔离衣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0. 理解医院感染的分类、形成及控制。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仿真/全真模拟实训

4.围绕被护理对象的“角色”开展讨论

5.实习

14

5

清洁护理技术

1. 掌握口腔卫生指导方法。

2. 掌握口腔护理常用漱口液。

3. 掌握口腔护理的方法、注意事项。

4. 掌握昏迷患者口腔护理的注意事项。

5. 掌握淋浴和盆浴的时间、水温和室温,以及穿脱上衣的正确顺序。

6. 掌握压疮的概念、发生原因、易发部位、预防和护理。

7. 掌握卧床患者更换床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8. 理解头发护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9. 了解晨晚间护理的内容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仿真/全真模拟实训

4.角色扮演

5.实习

10

6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1. 掌握正常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生理性变化。

2. 掌握体温计的消毒和检测方法。

3. 掌握异常脉搏的特点和常见疾病。

4. 掌握异常呼吸、异常血压的特点及常见疾病。

5..掌握疼痛的观察和护理。

6. 掌握体温单的绘制。

7. 掌握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8 .理解发热的过程、热型及体温过高、体温过低的护理.

9. 了解体温计的种类,血压计的构造。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仿真/全真模拟实训

4.角色扮演

5.实习

12

7

饮食护理技术

1. 掌握医院饮食的分类

2. 掌握管饲饮食种类和注意事项

3. 掌握鼻饲法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4. 了解患者的一般饮食护理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仿真/全真模拟实训

4.角色扮演

5.实习

8

8

排泄护理技术

1. 掌握排尿异常的有关概念。

2. 掌握排尿异常的护理。

3. .掌握导尿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 掌握排便异常的护理。

5. 掌握各种灌肠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6. 理解排尿活动的评估。

7. 理解排便活动的评估。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仿真/全真模拟实训

4.角色扮演

5.实习

12

9

给药技术

1. 掌握药疗原则

2. 掌握口服给药法

3. 掌握各种雾化吸入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 掌握注射原则。

5. 掌握药物抽吸技术。

6. 掌握各种注射法的概念、目的、注射部位、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7. 理解护士在药疗活动中的角色和职责

8.了解药物的种类和领取方法

9. 了解雾化吸入器结构和原理

10. 了解局部给药方法。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仿真/全真模拟实训

4.角色扮演

5.实习

22

10

药物过敏试验技术

1. 掌握青霉素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2. 掌握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处理。

3. 掌握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

4. 掌握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方法

5. 掌握青霉素皮试结果的判断。

6. 掌握青霉素及其他各种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原理。

7. 理解其他药物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8. 了解青霉素过敏反应的特点。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仿真/全真模拟实训

4.角色扮演

5.实习

6

11

静脉输液和输血技术

1. 掌握静脉输液的目的及常用溶液。

2. 掌握输液速度调节、输液速度与时间的计算。

3. 掌握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4. 掌握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

5. 掌握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方法。  

6. 掌握静脉输血的目的。                                                                                                  

7. 掌握常见输血反应及其护理措施。

8. 理解静脉输血法和自体输血法。

9. 了解头皮静脉输液法。

10.了解中心静脉-周围静脉输液法。

11.了解血制品的种类和适应证以及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

12.了解输液微粒污染。

1. 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 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 仿真/全真模拟实训

4. 角色扮演

5 .实习

20

12

冷热疗技术

1. 掌握热疗法(热水袋、热湿敷、热水坐浴、红外线灯的使用)。

2. 掌握乙醇擦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理解冷热疗法的目的、影响因素、禁忌症。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仿真/全真模拟实训

4.角色扮演

5.实习

6

13

标本采集技术

1. 掌握各种标本(血标本、尿标本、粪便标本、痰标本、咽拭子、呕吐物标本)的采集方法

2. 了解标本检查的意义和原则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仿真/全真模拟实训

4.角色扮演

5.实习

4

14

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抢救

1. 掌握病情观察意义、方法和内容

2. 掌握氧气吸入方法和注意事项。

3 掌握吸痰法和注意事项。

4. 掌握洗胃的定义、目的、禁忌症

5. 掌握各种洗胃的方法、注意事项。

6. 掌握人工呼吸器使用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

7 .理解危重患者的支持性护理

8.了解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与抢救设备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仿真/全真模拟实训

4.角色扮演

5.实习

20

15

临终患者的护理技术

1.掌握临终关怀、濒死、死亡的概念

2. 掌握临终病人的身心护理

3. 掌握尸体护理的方法

4. 理解死亡的标准、分期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仿真/全真模拟实训

4.角色扮演

5.实习

6

16

病案管理与护理文件的书写

1. 掌握医嘱的种类、处理及注意事项

2 .掌握出入液量记录单、特别护理记录单、病史报告等的书写

3. 理解病案管理的意义、要求和保管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仿真/全真模拟实训

4.角色扮演

5.实习

2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1)讲述法

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各章节的讲解,结合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及启发式教学的应用,使学生从基础过渡到临床,具备初步的感性认识。

(2)任务情境示教

在实验室里,结合电化教学手段,先由教师利用实物,向学生亲身演示各项护理操作技术,并说明每一步骤的理论基础和原理,再由教师指导学生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术。

(3)仿真模拟实训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训室对模拟人实施的操作练习,是学生实体操作的必要前提。

(4)实体操作

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临床或相互之间进行的实体练习,是对模拟练习的提高性考核。

(5)可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方法,灵活运用集体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示范演示、分组训练、综合实践等教学形式,配合实物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资源等手段,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岗位适应能力。

2.评价方法

(1)理论评价

理论考核成绩包括日常考核成绩(课堂提问、作业、阶段测试)、学期考核成绩(期中、期末成绩)。比例为日常考核(10%)、期中考核(20%)、期末考核(70%)。

(2)技能评价

技能考核单独考核,总分100分,包括日常操作考核成绩(30%),期末操作考核成绩(70%)。

(3)过程评价

过程性评价常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小组互评。持续监测教学效果。

3. 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各类模拟人、重症监护室。

(2)实训条件:提供与临床实际相吻合的实训设备,参照实训室设备配备标准进行,施行分组练习。

(3)结合课程特点,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以利于创建符合个性化学习及加强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环境。

4. 教材编选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合理安排内容。在保证教材思想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特别强调适用性和实用性。结合护理工作岗位要求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参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以优质教材为蓝本,在此基础上编写《基础护理技术》教材。

健康评估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健康评估是研究护理对象的主、客观资料,以确定其护理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健康评估》是护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从护理对象的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收集健康资料,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进行护理评估,结合实验室和其他检查结果,从护理角度根据评估对象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作出护理诊断,具备监测和判断病情变化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护理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2)掌握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及相应护理诊断。

(3)掌握身体评估的内容、正常特点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4)熟悉心理和社会评估的内容及方法。

(5)熟悉常见实验室检查的标本采集的方法及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6)熟悉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及正常心电图图形分析。

(7)了解放射学检查、核医学检查、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及各项检查前后的相应护理。

2.能力目标

(1)具有评估常见症状,提出护理诊断的能力。

(2)具有运用交谈评估主观资料,运用健康评估工具进行身体评估的能力。

(3)具有运用心电图机准确作出心电图并具有初步识别正常与常见异常心电图图形的能力。

(4)具有采集常用实验室标本,初步运用实验室检查参考值及临床意义分析异常结果的能力。

(5)具有初步书写完整性护理评估记录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具有认真、严谨、勤奋的学习态度。

(2)具有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能力,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需求。

(3)具有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其他工作人员配合、协作。

(三)参考学时

54学时

(四)课程学分

3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课时

1

健康评估的方法

1.掌握问诊、身体评估的内容与方法

2.熟悉健康评估的概念及学习内容

3.熟悉问诊、身体评估的注意事项

4.熟悉护理诊断的定义构成与陈述方式

5.了解健康评估的学习目的、要求及学习方法

6.了解问诊的重要性了解健康资料的类型和来源

1.结合多媒体讲授理论知识

2通过角色扮演、模拟问诊掌握收集主观资料的方法。

4

2

常见症状评估

1.掌握发热、咳嗽与咳痰、呼吸困难的概念、临床表现

2.掌握咯血、呕血与黑粪、发绀的概念、临床表现

3.掌握胸痛、黄疸、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的概念、临床表现

4.掌握水肿、意识障碍、心悸、尿频尿急尿痛的概念、临床表现

5.熟悉症状的病因、护理评估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

6.了解症状的发生机制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病案分析增强对常见症状的认识

8

序号

教学项目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课时

3

身体评估

1.掌握眼、扁桃体、甲状腺、鼻窦的评估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2.掌握肺脏视、触、叩诊的评估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3.掌握心脏触诊、叩诊及听诊的评估及异常体征的意义

4.掌握腹部触诊的评估和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5.掌握神经反射的评估及临床意义

6.理解浅表淋巴结及颈部评估

理解胸壁和胸廓评估

7.理解心脏视诊评估内容及异常体征意义

8.了解一般状态评估及皮肤的评估

9.了解头部其他器官的评估

10.了解乳房的评估

11.了解腹部体表标志和分区

12.了解感觉及运动功能评估、脑神经评估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实训掌握身体评估的方法

18

4

心理与社会评估

1.理解情绪和情感评估

2.理解角色与角色适应评估、环境评估、文化评估、家庭评估

3.了解心理评估的意义

4.了解社会评估的目的

1.结合多媒体讲授

2通过病案分析增强对心理社会评估的认识

2

5

心电图检查

1.掌握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及心电图导联体系

2.掌握心电图的描记方法

3.理解正常心电图特点

4.理解常见异常心电图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5.理解心电图图形阅读及分析方法

6.了解心电图产生原理及临床应用

1.通过结合多媒体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实训掌握心电图的描记及分析图形的方法

8

6

影像学检查

1.理解X线检查、超声检查的原理、检查前的护理

2.理解正常胸部的X线表现,X线及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

3.了解其他影像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1.结合多媒体讲授

2通过实训加深对临床应用的理解

4

7

实验室检查

1.掌握血液检查的参考值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2.掌握尿液检查的参考值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

3.掌握肝功能、肾功能检查的参考值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4.理解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5.理解尿液及粪便检查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粪便检查的参考值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6.了解其他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应用

1.结合多媒体讲授理论知识

2通过病案分析加深对实验室检查异常改变临床意义的理解

8

8

护理病历书写

1.熟悉护理病历的格式与内容

2.了解病历的书写要求

1.结合多媒体讲授理论知识

2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1)讲述法

通过讲述,将教学目标具体分解,强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引导学生总结教材,归纳知识点,培养学生分析、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病例讨论法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列举典型病例,设置悬念,让学生分组讨论,阐述观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演示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开拓学生视野,使教学内容更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增强对评估方法的直观认识。

(4)实训法

学生分组,相互进行身体评估、心电图描记的实训,通过仿真教具反复进行各项评估操作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2.评价方法

采用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理论考核成绩包括日常考核成绩(课堂提问、作业、阶段测试)、学期考核成绩(期中、期末成绩)。实践考核可通过考勤、课上抽查、与同学的协作关系、对器械的爱护、保养和实践项目考核等多方面总体评价。

3.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实训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胸腹部电子模拟人及各实训用具。

(2)实训条件:参照实训室设备配备标准进行,建议施行小班化教学,师生比在1:15 ~1:20。

(3)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集纸质、电子、网络资源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包括课堂教材、实训指导、教辅资料、教学视频资料库及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展示在学生面前,利于学生学习。

(四)教材编选

教材编写应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合理安排内容。在保证教材思想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特别强调适用性和实用性。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贴近专科护理专业岗位定位,以学生为本,适当兼顾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的客观要求,注意避免过多扩展和过于简单。根据本时期学生年龄小、基础知识相对不足的特点,在语言表述上力争重点突出、化繁为简、层次分明,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增强可读性。

 

药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药理学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是护理专业专业中专业课与基础医学的桥梁学科。药理学主要借助于生理学、病理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等基础医学知识理解药物作用,指导临床执行医嘱,用药护理,指导用药监护,并为学习内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及护士资格考试奠定基础,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以质量为宗旨,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课程内容包括药理学总论、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用药监护等方面,并且加入和实验动物、处方实训等内容。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形成职业能力,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对病人用药护理需求。

(二)课程教学目标

药理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通过学习药理学的总论,使学生掌握药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充分理解药物的作用和作用机制;通过学习药理学的各论,使学生掌握代表药物的作用、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防治,熟悉常用药的作用特点;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合理用药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知识目标

(1)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

(2)掌握各类代表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3)熟悉药物的分类,常用药物的作用特点;

(4)掌握常用药物的给药方式与用药监护

2.能力目标

(1)具备对个人、家庭、社区开展用药咨询的药理基础知识;

(2)具有对常见助产、母婴保健用药期间的病情变化与药物作用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和初步分析的能力;对选用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初步评价的能力;

(3) 具有学习和更新药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药理知识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具有护理岗位应有的职业道德和伦理道德,熟悉药品应用中的职业道德责任。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塑造护士的形象。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三)参考学时

72学时(理论60学时,实验12学时)

(四)课程学分

4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药理学》课程内容和要求一览表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课时

1

绪言

教学内容:

1.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与地位;

2.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3.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药理学、药效学和药动学的概念;

2.了解药理学发展史和药理学研究方法。

1.多媒体演示;

2.课堂活动;

3.案例分析。

1

2

药物效应动力学

教学内容:

1.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2.药物的量效关系;

3.药物的作用机制。

教学要求:

1.掌握药物基本作用表现;掌握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概念与类型;激动剂、拮抗剂、部分激动剂的概念;

2.熟悉选择性的影响因素;治疗指数和安全范围的表示方法;

3.了解药物作用机制的分类。      

1.多媒体演示;

2.课堂活动;

3.案例分析。

3

3

药物代谢动力学

教学内容:

1.药物的体内过程;

2.药物的速率过程。

教学要求:

1.掌握影响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因素;首过效应、半衰期和生物利用的概念;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定义及其临床意义;药物经肾脏排泄的意义;

2.熟悉药物代谢酶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药酶诱导剂和药酶抑制剂的概念;肝肠循环的概念;多次给药稳态血药浓度的概念和临床意义;

3.了解药物跨膜转运的类型。

1.多媒体演示;

2.课堂活动;

3.案例分析。

4

4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教学内容:

1.药物方面的因素;

2.机体方面的因素。

教学要求:

1.熟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相互作用的意义;

2.了解合理用药原则。

1.多媒体演示;

2.课堂活动;

3.案例分析

1

5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教学内容:

1.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与分类;

2.传出神经受体的类型、分布及效应;

3.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

教学要求:

1.掌握传出神经受体的分类、分布及其效应、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

2.熟悉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物合成、转运、贮存、释放和代谢;

3.了解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

1.多媒体演示;

2.课堂活动;

3.录像。

2

6

拟胆碱药

教学内容:

1.胆碱受体激动药;

2.胆碱酯酶抑制药。

教学要求:

1.掌握毛果芸香碱、新斯的明、毒扁豆碱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2.掌握胆碱酯酶复活剂的作用及在抢救有机磷中毒中的地位。

1.多媒体演示;

2.课堂活动;

3.案例分析。

2

7

胆碱受体阻断药

教学内容:

1. M胆碱受体阻断药;

2. N胆碱受体阻断药。

教学要求:

1.掌握阿托品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

2.了解东莨菪碱和山莨菪碱的作用和用途;

3.了解琥珀胆碱和筒箭毒碱的特点。

1.多媒体演示;

2.课堂活动;

3.案例分析。

2

8

拟肾上腺素药

 

教学内容:

1.α、β受体激动药;

2.α受体激动药;

3.β受体激动药。

教学要求:

1.掌握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的作用、用途及主要不良反应;

2.熟悉麻黄碱、多巴胺、间羟胺的作用、用途及主要不良反应;

3.了解拟肾上腺素药的分类其他药物的特点。

1.多媒体演示;

2.课堂活动;

3.案例分析。

2

9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教学内容:

1.α受体阻断药;

2.β受体阻断药;

3.α、β受体阻断药。

教学要求:

1.掌握β受体阻断药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2.熟悉α受体阻断药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1.多媒体演示;

2.课堂活动;

3.案例分析。

2

10

麻醉药

教学内容:

1.局部麻醉药

2.全身麻醉药。

教学要求:

1.掌握局麻药的作用机制与不良反应;

2.了解全身麻醉药的分类。

1.多媒体演示;

2.课堂活动;

3.案例分析。

1

11

镇静催眠药

 

教学内容:

1.苯二氮卓类;

2.巴比妥类;

3.其他类。

教学要求:

1.掌握苯二氮卓类的药理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2.熟悉巴比妥类的药理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3.了解其他镇静催眠药。

1.多媒体演示;

2.课堂活动;

3.案例分析。

1

12

抗癫痫药

教学内容:

1.抗癫痫药;

2.抗惊厥药。

教学要求:

1.掌握苯妥英钠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2.熟悉抗癫痫药的用药原则;

3.了解其他抗癫痫药的特点、常用抗惊厥药的种类。

1.多媒体演示;

2.课堂活动;

3.案例分析。

1

13

抗帕金森病药

 

教学内容:

1.中枢拟多巴胺药;

2.中枢抗胆碱药。

教学要求:

1.掌握左旋多巴的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

2.熟悉左旋多巴药物相互作用,体内过程特点;安坦的作用特点。

3.了解卡比多巴,金刚烷胺,溴隐亭的特点。

1.多媒体演示;

2.课堂活动;

3.案例分析。

1

14

抗精神失常药

 

教学内容:

1.抗精神病药;

2.抗躁狂药;

3.抗抑郁药。

教学要求:

1.掌握氯丙嗪的药理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2.熟悉碳酸锂的作用特点、米帕明的作用特点;

3.了解其他抗精神失常药。

1.多媒体演示;

2.课堂活动;

3.案例分析。

2

15

镇痛药

 

教学内容:

1.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

2.人工合成镇痛药;

3.其他类镇痛药。

教学要求:

1.掌握吗啡、哌替啶的药理作用和特点,用途及不良反应;

2.了解可待因、阿片受体拮抗剂及其他镇痛药的作用特点。

1.多媒体演示;

2.课堂活动;

3.案例分析。

2

16

解热镇痛抗炎药

 

教学内容:

1.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基本作用;

2.常用的解热镇痛抗炎药。

教学要求:

1.掌握解热镇痛抗炎的基本作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

2.熟悉其他药物的特点;

3.了解抗痛风药。

1.多媒体演示;

2.课堂活动;

3.案例分析。

2

17

中枢兴奋药及促大脑功能恢复药

教学内容:

1.大脑皮层兴奋药;

2.呼吸中枢兴奋药;

3.大脑功能恢复药。

教学要求:

1.掌握咖啡因的药理作用;

2.了解呼吸中枢兴奋药。

1.多媒体演示;

2.课堂活动;

3.案例分析。

1

18

抗高血压药

 

教学内容:

1.抗高血压药的分类;

2.常用的抗高血压药。

教学要求:

1. 掌握氢氯噻嗪、普萘洛尔、哌唑嗪、拉贝洛尔、硝苯地平、卡托普利、可乐定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

2.熟悉其他抗高血压药物的特点;

3.了解抗高血压药的分类,临床用药原则。

1.多媒体演示;

2.课堂活动;

3.案例分析。

2

19

抗心绞痛药

 

教学内容:

1.硝酸酯类;

2.β受体阻断药;

3.钙通道阻滞药。

教学要求:

1.掌握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药、钙拮抗剂的作用及应用;

2.熟悉抗心绞痛药之间的合用原则;

3.了解心绞痛发病与心肌供氧平衡的关系。

1.多媒体演示;

2.课堂活动;

3.案例分析。

2

21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教学内容:

1.正性肌力药;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

3.减轻心脏负荷药;

4. β受体阻断药

教学要求:

1.掌握强心苷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毒性反应及防治;

2.熟悉防治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分类;

3.了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利尿药,血管扩张药、β受体阻断药、非强心苷类的正性肌力药防治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作用及特点。

1.多媒体演示;

2.课堂活动;

3.案例分析。

2

22

利尿药和脱水药

 

教学内容:

1.利尿药;

2.脱水药。

教学要求:

1.掌握呋塞米、噻嗪类、螺内酯、氨苯蝶啶等利尿药的药理作用、利尿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2.熟悉甘露醇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3.了解山梨醇、葡萄糖的作用及应用特点。

1.多媒体演示;

2.课堂活动;

3.案例分析。

2

23

抗变态反应药

 

教学内容:

1.H1受体阻断药;

2.H2受体阻断药。

教学要求:

1.掌握H1H2受体阻断药的作用及应用;

2.了解组胺受体分型,分布及作用特点。

1.多媒体演示;

2.课堂活动;

3.案例分析。

1

24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教学内容:

1.镇咳药;

2.祛痰药;

3.平喘药。

教学要求:

1.掌握常用镇咳药、祛痰药、平喘药的作用特点及临床适应症;

2.了解痰、咳、喘三者的辩证关系及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

1.多媒体演示;

2.课堂活动;

3.案例分析。

2

25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教学内容:

1.助消化药;

2.抗消化性溃疡药;

3.止吐药与促胃肠动力药;

4.泻药和止泻药。

教学要求:

1.掌握抗消化性溃疡药和胃肠运动功能调节药的药理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

2.熟悉助消化药的作用及应用;

3.了解催吐药和止吐药、泻药和止泻药。

1.多媒体演示;

2.课堂活动;

3.案例分析。

3

26

血液及造血系统药

 

教学内容:

1.抗贫血药;

2.促凝血药;

3.抗凝血药

4.抗栓药

5.促白细胞增生药;

6.血容量扩充药。

教学要求:

1.掌握肝素、双香豆素、维生素K、阿司匹林、铁剂、叶酸类及维生素B12的作用、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2.熟悉氨甲苯酸、氨甲环酸及右旋糖酐的作用及应用;

3.了解其他药物的特点。

1.多媒体演示;

2.课堂活动;

3.案例分析。

3

27

作用于子宫平滑肌药

教学内容:

1.子宫平滑肌兴奋药;

2.子宫平滑肌抑制药。

教学要求:

1.掌握缩宫素,麦角生物碱的作用、作用特点、应用与不良反应;  

2.熟悉催产、引产、产后出血时不同的选药原则;

3.了解前列腺素兴奋子宫平滑肌的特点。

1.多媒体演示;

2.课堂活动;

3.案例分析。

1

28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教学内容:

1.糖皮质激素类药;

2.盐皮质激素。

教学要求:

1.掌握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及机制、应用、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2.熟悉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方法;
  3.了解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1.多媒体演示;

2.课堂活动;

3.案例分析。

2

29

甲状腺激素与抗甲状腺药

教学内容:

1.状腺激素;

2.抗甲状腺药。

教学要求:

1.掌握抗甲状腺药的作用原理,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应用注意;

2.了解甲状腺激素及其制剂的作用与应用。

1.多媒体演示;

2.课堂活动;

3.案例分析。

1

30

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

教学内容:

1.胰岛素;

2.口服降糖药。

教学要求:

1.掌握胰岛素和磺酰脲类的作用原理,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应用注意事项;

2.熟悉其他类降糖药的特点;

3.了解胰岛素制剂的分类。

1.多媒体演示;

2.课堂活动;

3.案例分析。

1

31

抗菌药物概论

 

教学内容:

1.常用术语;

2.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3.细菌耐药性及其产生机制。

教学要求:

1.掌握抗生素、抗菌谱、抗菌活性、抑菌药、杀菌药、抗菌后效应等基本概念以及抗菌药作用机制的主要类型;

2.熟悉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方式和机制;
  3.了解宿主、药物、病原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1.多媒体演示;

2.课堂活动;

3.案例分析。

2

 

32

 

抗生素

 

教学内容:

1.β-内酰胺类;

2.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类;

3.氨基苷类和多粘菌素;

4.四环素类和氯霉素

教学要求:

1.掌握青霉素G 的抗菌作用及机制、耐药性、用途、不良反应及防治、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分类、作用特点、用途和不良反应;

2.熟悉半合成青霉素类药物的分类、作用特点和应用;大环内酯类、氨基苷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的抗菌作用及机制、耐药性、用途、不良反应及防治;

3.了解非典型β 内酰胺类、林可霉素类、多粘菌素类抗生素的作用特点及用途。

1.多媒体演示;

2.课堂活动;

3.案例分析。

4

33

药理学实验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

1.实验室规章;

2.小白鼠捉拿及给药方法:腹腔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

3.家兔的捉拿及给药。

教学要求

1.了解实验动物的分类、选择、麻醉、编号;

2.理解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要求;

3.理解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

4.掌握小白鼠的性别鉴定、捉拿及给药方法:腹腔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灌胃给药。

1.在药理实验室进行;

2.以学生主动学习,动手实验为主;

3.通过讨论、试验结果检查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检查学生实验效果。

 

2

34

不同剂量、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教学内容

1.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钠对小白鼠作用的差异;

2.不同给药途径对家兔作用的差异。

教学要求

1.观察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钠对小白鼠作用的差异;

2.掌握小白鼠捉拿、编号、给药及处死方法;

3.熟悉药物剂量与作用关系及对临床用药的意义;

4.了解药物的安全范围对药物应用的意义。

1.在药理实验室进行;

2.以学生主动学习,动手实验为主;

3.通过讨论、试验结果检查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检查学生实验效果。

 

2

35

药物相互作用

教学内容

1.观察氯化钙对硫酸镁的拮抗作用;

2.观察戊巴比妥和乙醚的协同作用。

教学要求:

1.掌握家兔静脉注射方法;

2.硫酸镁的作用表现;

3.熟悉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意义。

1.在药理实验室进行;

2.以学生主动学习,动手实验为主;

3.通过讨论、试验结果检查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检查学生实验效果。

 

2

36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及解救

教学内容:

1.观察家兔有机磷中毒的表现以及解救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原理,中毒症状;

2.掌握阿托品和解磷定的解救作用原理。

1.在药理实验室进行;

2.以学生主动学习,动手实验为主;

3.通过讨论、试验结果检查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检查学生实验效果。

2

37

普鲁卡因的局麻作用

教学内容

1.讲授相关理论知识;

2.观察普鲁卡因的传导麻醉作用。

教学要求:

1.掌握坐骨神经的分离方法;

2.掌握局麻药的作用特点。

1.在药理实验室进行;

2.以学生主动学习,动手实验为主;

3.通过讨论、试验结果检查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检查学生实验效果。

2

38

处方学

教学内容:

1.讲述处方管理规定;

2.将处方分类;

3.找出不规范处方与错误处方。

教学要求:

1.掌握处方的基本结构;

2.熟悉书写处方的注意事项;

3.了解处方的类型。

1.在药理实验室进行;

2.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模拟实际工作流程;

3.通过讨论、试验结果检查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检查学生实验效果。

2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1)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

(2)注意药理学的新发展,适时引进新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在讲授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尽量采用“互动式”、“引导式”,如小组讨论、典型案例分析讨论、PBL、研究性教学、项目教学等方式,拓宽学生的思路,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他们积极和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评价方法

理论考核:总成绩分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满分共100分。

(1)终结性评价采用理论传统的笔试方式实行教考分离的考核制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成绩占70分。

(2)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考勤、提问、作业情况。成绩占30分。

3.教学条件

在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教师进行理论教学,选用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网上教学平台。

4.教材编选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设计思想。

(2)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技能要求组织教材内容。

(3)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动态、新成果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4)教材表述必须精炼、准确、科学。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专业课程标准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精神科护理学是以护理心理学为基础,应用护理学和精神病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研究和帮助精神病人恢复健康,以及研究和帮助健康人群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护理学科。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执业护士考试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将掌握临床常见精神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患者现有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提出护理诊断,实施护理措施,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临床护理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根据护理工作发展和完成护理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与临床护理专家共同选取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基础。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以精神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工作过程为依据,进行精神科护理课程内容的重组,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基础知识、精神症状、精神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等学习项目。通过演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具备精神科护理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明确精神护理学的特点、发展方向及在现在医学及护理学中的地位;

(2)掌握常见的精神症状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意义;

(3)掌握常见的精神疾病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原则及对病人的整体护理;

(4)了解心理治疗在护理实践中应用的原则。

2 技能目标

(1)学会常见的精神症状的临床特征,有诊断相关疾病的能力;

(2)学会对临床常见精神疾病患者实施相关护理及健康教育。

3 职业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认真、严谨、勤奋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观念;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三)参考学时 18学时

(四)课程学分  1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课时

1

概述

1.掌握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

2.了解精神医学及精神科护理发展史。

3.熟悉精神科护理的特点及主要任务。

1.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个案分析让学生能关注和参与维持个人、社区、社会的精神卫生工作

1

2

精神疾病基础知识

1.掌握正常精神活动和精神症状的概念。

2.熟悉精神症状的特点。

3.掌握精神疾病症状的表现和临床意义。

4.具有初步判断病例中患者存在的精神症状的能力。

5.具有运用沟通技巧和病人进行沟通的能力。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病例分析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5

3

精神科护理基本技能

1.掌握沟通技巧、对精神疾病观察的方法、精神科基础护理的内容。

2.掌握建立护患关系的要求及影响护患交流的相关因素。

3.熟悉护理记录的内容和方法。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病例护理记录书写,增强对护理记录内容和方法的认识。

1

4

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护理

1.掌握痴呆、谵妄的区别。

2.明确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鉴别要点。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病例分析增强对疾病的认识。

1

5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

1.掌握精神分裂症的概念、临床分类及特点。

2.明确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及预后。

3.能运用护理程序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病例分析及VCD影片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4

6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1.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概念、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2.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病例分析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3

7

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

1.掌握神经症的概念及共同特征。

2.明确恐惧症、强迫症、焦虑症、神经衰弱、疑病症、癔症的临床表现。

3. 能运用护理程序为神经症和癔症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通过病例分析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2

8

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患者的护理

明确睡眠障碍的概念、常见临床类型的表现与处理原。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病例分析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1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本课程根据课程特点综合使用讲授、讨论、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把抽象的概念性知识融进现实情景和案例中,让学生在具体的项目中,对系统的应用知识和工作技能技巧进行归纳总结。

(1)讲述法

通过讲述,将教学目标具体分解,强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引导学生总结教材,归纳知识点,培养学生分析、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病例讨论法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列举典型病例,设置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阐述观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演示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开拓学生视野,使教学内容更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增强对疾病的直观认识。

2.评价方法

采用理论考核的评价方法。日常考核成绩占30%、期末卷面成绩占70%。

3.教学条件

建设集纸质、电子、网络资源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包括课堂教材、教辅资料、教学视频资料库及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展示在学生面前,利于学生学习。

4.教材编选

教材编写应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合理安排内容。在保证教材思想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特别强调适用性和实用性。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贴近高等职业护理专业岗位定位,以学生为本,兼顾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的客观要求,可适当扩展。根据本时期学生基础知识相对不足的特点,在语言表述上力争重点突出、化繁为简、层次分明,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增强可读性。

内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必修的专业课。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常见内科疾病的诊治原则;掌握内科疾病相关解剖、生理及内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内科的评估方法,能进行观察评估,能识别内科急危重症患者,并配合医师进行应急处理和抢救。

(二)课程教学目标

《内科护理学》的前导课程是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使学生具备运用护理程序对内科病人实施个性化的整体护理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岗位技能,为将来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基础。《内科护理学》课程力求突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注重自己的特色,从常见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到病人护理、从生理到心理及社会、从个体到家庭与群体,提倡实施个性化整体护理。

1.知识目标

(1)掌握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2)理解内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3)理解内科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4)了解内科疾病的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

(5)运用护理程序,对内科疾病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2.能力目标

(1)学会临床护理基本技能。

(2)能指导病人进行内科疾病保健、健康教育。

(3)会对病人进行内科常规护理。

(4)能发现病人合并内科疾病,并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

(5)能对内科的急危重症病人进行监护、初步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

(6)能够及时、准确、客观完整的记录患者病情的变化。

(7)具有实施临床整体护理的能力。

(8)具有一定的护理管理能力。

(9)有对服务对象进行心理护理,人文关怀,人性关爱的能力及较强的人际沟通与交往的能力。

(10)有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较强的辨别是非的能力。

3.职业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认真、严谨、勤奋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观念。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4.具有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有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5.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具有协调工作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6.坚持公平、公正的工作原则,保守职业秘密。

(三)参考学时

126学时

(四)课程学分

7学分

(五)教学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课时

1

概述

1.熟悉内科护理学的性质和内容。

2.了解内科护理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

3.掌握内科护理人员的角色作用及要求。

4.熟悉评判性思维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5.掌握学习内科护理学的方法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2

2

呼吸疾病

解剖生理和症状

1.         了解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

2.         掌握咳嗽与咳痰、肺源性呼吸困难、咯血、胸痛的评估要点及常用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见习、实习

2

3

呼吸疾病的护理

1.理解常见的呼吸疾病:急性呼吸道感染、哮喘、慢阻肺、肺心病、肺炎、支扩、肺结核、呼吸衰竭、气胸;

2.掌握常见呼吸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3.理解常见呼吸疾病的治疗原则、辅助检查;

4.了解呼吸疾病的主要病因及发病机制。

5.掌握呼吸功能锻炼、动脉血气分析、胸腔穿刺术等呼吸科常用操作及护理、熟悉纤支镜检查护理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仿真/全真模拟实训

4.角色扮演

5.见习、实习

24

4

循环疾病

解剖生理和症状

1.了解循环系统的解剖生理

2.掌握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水肿、心悸、心源性晕厥的评估要点及常用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见习、实习

2

5

循环疾病护理

1.           理解常见的循环疾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冠心病等;了解其它循环疾病

2.           掌握常见循环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3.           理解常见循环疾病的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

4.           了解循环疾病的主要病因及发病机制。

5.           掌握常见异常心电图分析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仿真/全真模拟实训

4.角色扮演

5.见习、实习

24

6

消化

疾病

解剖生理和症状

1.了解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

2.掌握恶心与呕吐、腹痛、腹泻的评估要点及常用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见习、实习

2

7

消化疾病护理

1.理解常见的消化疾病:胃炎、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胰腺炎、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

2.掌握常见消化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3.理解常见消化疾病的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

4.了解消化疾病的主要病因及发病机制。

5.掌握腹腔穿刺术等消化科常用操作及护理,熟悉胃肠镜检查护理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仿真/全真模拟实训

4.角色扮演

5.见习、实习

16

8

泌尿

疾病

解剖生理和症状

1.了解肾脏的解剖生理

2.掌握肾脏病常见症状的评估要点及常用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见习、实习

2

9

泌尿疾病护理

1.理解常见的泌尿疾病: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肾功能衰竭等;

2.掌握常见泌尿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3.理解常见泌尿疾病的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

4.了解泌尿疾病的主要病因及发病机制。

5.熟悉肾脏病相关的护理方法。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仿真/全真模拟实训

4.角色扮演

5.见习、实习

8

10

血液

疾病

解剖生理和症状

1.了解血液系统的解剖生理

2.掌握血液系统常见症状的评估要点及常用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见习、实习

2

11

血液疾病护理

1.理解常见的血液疾病:各种贫血、出血性疾病;了解其它血液病;

2.掌握常见血液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3.理解常见血液疾病的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

4.了解血液疾病的主要病因及发病机制。

5.熟悉血液病相关的护理方法。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仿真/全真模拟实训

4.角色扮演

5.见习、实习

10

12

内分泌疾病常见症状

1.熟悉内分泌疾病常见症状的评估要点及常用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见习、实习

2

13

内分泌疾病护理

1.理解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甲亢;

2.掌握常见内分泌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3.理解常见内分泌疾病的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

4.了解内分泌疾病的主要病因及发病机制。

5.掌握血糖测定及护理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仿真/全真模拟实训

4.角色扮演

5.见习、实习

12

14

风湿

疾病常见症状

1.熟悉风湿疾病常见症状的评估要点及常用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见习、实习

1

15

风湿性疾病护理

1.理解常见的消化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2.掌握常见风湿性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3.理解常见风湿性疾病的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

4.了解风湿性疾病的主要病因及发病机制。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仿真/全真模拟实训

4.角色扮演

5.见习、实习

3

16

神经

解剖生理和症状

1.了解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

2.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症状的评估要点及常用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见习、实习

2

17

神经疾病护理

1.理解常见的神经疾病:癫痫、急性脑血管疾病;了解其他神经内科疾病;

2.掌握常见神经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3.理解常见神经疾病的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

4.了解神经疾病的主要病因及发病机制。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仿真/全真模拟实训

4.角色扮演

5.见习、实习

12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1)讲述法

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各章节的讲解,结合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及启发式教学的应用,使学生从基础过渡到临床,具备初步的感性认识。

(2)任务情境示教  

是在实验室里,结合电化教学手段,先由教师利用实物,向学生亲身演示各项护理操作技术,并说明每一步骤的理论基础和原理,再由教师指导学生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术。

(3)仿真模拟实训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训室对模拟人实施的操作练习。是学生实体操作的必要前提。

(4)部分内容可采取自学、练习模式加强学生自学能力。

(5)可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方法,灵活运用集体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示范演示、分组训练、综合实践等教学形式,配合实物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资源等手段,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岗位适应能力。建议使用正规途径的纤支镜、胃肠镜视频等,使学生客观真实了解医院工作环境,熟悉常用操作技术。

2.评价方法

(1)坚持多元化评价原则,实行理论考试、实训考核与课堂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以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2)理论考核可以采用课堂综合表现评价、作业评价、学习效果课堂展示、综合笔试等多元形式,综合笔试命题应紧扣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可以安排在期中、期末、下学期开学初,体现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全程客观评价

(3)实践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成绩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可通过考勤、课上积极程度评价、与同学的协作关系、对模拟人的爱护、保养和实践项目考核等多方面总体评价。

3.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各类器械;医院实景病房。

(2)实训条件:参照实训室设备配备标准进行,建议施行小班化教学,师生比在1:15 ~1:20,或合理安排医院见习。

4.教材编写

教材编写应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合理安排内容。在保证教材思想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特别强调适用性和实用性。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贴近男护专业岗位定位,以学生为本,兼顾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的客观要求,注意避免过多扩展和过于简单。根据学生特点,在语言表述上力争重点突出、化繁为简、层次分明,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增强可读性。

5.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建设集纸质、电子、网络资源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包括课堂教材、实验指导、教辅资料、教学视频资料库及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展示在学生面前,利于学生学习。

外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岗位核心课程之一,通过系统介绍外科护理学概论,使学生概要认识外科护理学基本知识、技能以及思维方法;通过系统介绍外科护理学总论与各论,使学生具备对外科病人进行护理评估,找出护理问题,并进行相应护理措施,为学生将来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常见外科疾病的临床特征、护理要点;

(2)理解常见外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3)了解常见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和辅助检查。

2.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外科疾病的临床特征,具备对外科病人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健康教育的能力;

(2)学会对外科病人进行护理评估,找出护理问题。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认真、严谨、勤奋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观念;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三)参考学时

126学时

(四)课程学分

7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课时

1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

1.掌握等渗性缺水、低渗性缺水、高渗性缺水的概念。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概念,以及静脉补钾原则和补液原则。
  2.
理解等渗性缺水、低渗性缺水、高渗性缺水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3.
了解渗性缺水、低渗性缺水、高渗性缺水的病因。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展示图片,增强对疾病的认识。

4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1.掌握休克的概念、不同程度休克的身体状况和治疗原则。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护理特点
  2.
理解休克常用的监测指标及意义。
  3.
了解休克的病因、病理生理。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展示图片,增强对疾病的认识。

4

3

麻醉病人的护理

1.掌握麻醉前的常规准备工作、局部麻醉、全身麻醉病人的护理措施。
  2.
理解麻醉的定义及分类、局部麻醉、全身麻醉的并发症、术后镇痛的常用方法及护理要点
  3.
了解麻醉前的护理评估、局部麻醉、全身麻醉的常用方法。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录像,增强对麻醉方法的认识。

4

4

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

1.掌握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措施、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2.
理解围手术期概念,手术分类和手术耐受性相关知识。
  3.
了解手术前适应性锻炼的内容。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展示图片,增强对疾病的认识。

5

5

手术室护理工作

1.掌握手术中无菌操作原则。

2.理解物品的准备和无菌处理

3.了解手术室的设计原理,并能画出平面设计图

4.辨认常用的手术器械,说出用途,并学会传递

5.熟练进行外科洗手、穿脱无菌手术衣,带手套。

6.能根据手术的部位,摆放手术体位

7.工作中严格遵守手术中无菌操作原则。

8.能综合模拟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的术中配合。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展示图片观看录像,增强对操作的认识。

4.通过情景模拟增加同学的学习兴趣

14

6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1.掌握外科感染的特点、身体状况和治疗原则。破伤风的身体状况及护理措施。

2.理解常见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的身体状况和治疗原则。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的身体状况和治疗原则。全身性感染的身体状况和治疗原则。

3.了解常见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全身性感染的病因和病理生理。破伤风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展示图片,增强对疾病的认识。

6

7

 

 

 

损伤病人的护理

 

 

 

1.掌握创伤、烧伤、咬伤病人的护理要点。
  2.
理解创伤病人的处理原则及观察指标。
  3.
了解创伤的病理生理。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展示图片,增强对疾病的认识。

13

8

肿瘤病人的护理

1.掌握肿瘤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和三级预防措施。
  2.
理解肿瘤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和治疗原则。
  3.
了解肿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分类和分期。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展示图片,增强对疾病的认识。

2

9

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1.掌握颅内压增高、脑疝病人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及脑疝急救。颅脑损伤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2.
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及治疗原则。颅脑损伤的病因及治疗原则。
  3.
了解颅内压正常的生理调节。颅脑损伤的分类。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展示图片,增强对疾病的认识。

4

10

颈部疾病病人的护理

1.掌握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的临床表现及护理要点。
  2
.理解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肿瘤的处理原则和辅助检查。
  3
.了解甲状腺功能亢进分类、病因和病理生理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展示图片,增强对疾病的认识。

2

11

胸部疾病病人的护理

1.掌握胸部损伤、肺癌、食管癌病人的护理措施。
  2.
理解胸部损伤、肺癌、食管癌病人的症状、体征、健康指导。
  3.
了解胸部损伤、肺癌、食管癌的病因、病理。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展示图片,增强对疾病的认识。

8

12

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

1.掌握急性乳房炎、乳腺囊性增生、乳房良性肿瘤、乳腺癌病人的护理要点。
  2.
理解急性乳房炎、乳腺囊性增生、乳房良性肿瘤、乳腺癌的症状、体征和治疗原则。
  3.
了解乳房疾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展示图片,增强对疾病的认识。

4

13

腹部疾病病人的护理

1.掌握急性腹膜炎、腹腔脓肿、腹部损伤、腹外疝、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结直肠癌、直肠肛管疾病、原发性肝癌、门静脉高压、的症状、胆道感染、胆石症、胆道蛔虫病、急性胰腺炎、胰腺癌、急腹症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2.
理解急性腹膜炎、腹腔脓肿、腹部损伤、腹外疝、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结直肠癌、直肠肛管疾病、原发性肝癌、门静脉高压、的症状、胆道感染、胆石症、胆道蛔虫病、急性胰腺炎、胰腺癌、急腹症治疗原则。
  3.
了解急性腹膜炎、腹腔脓肿、腹部损伤、腹外疝、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结直肠癌、直肠肛管疾病、原发性肝癌、门静脉高压、的症状、胆道感染、胆石症、胆道蛔虫病、急性胰腺炎、胰腺癌的病因病理生理。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展示图片,增强对疾病的认识。

28

14

周围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1.掌握下肢静脉曲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的护理要点。
  2.
理解下肢静脉曲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的临床特点。
  3.
了解下肢静脉曲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展示图片,增强对疾病的认识。

4

15

泌尿、男性生殖系疾病病人的护理

 

 

1.掌握泌尿、男性生殖系疾病的主要症状。肾损伤、膀胱损伤、尿道损伤、尿石症、肾结核、肾癌、膀胱癌、前列腺增生病人的护理要点。
  2.
理解泌尿、男性生殖系疾病的检查。肾损伤、膀胱损伤、尿道损伤、尿石症、肾结核、肾癌、膀胱癌、前列腺增生的症状、体征、辅导检查和治疗原则。
  3.
了解肾损伤、膀胱损伤、尿道损伤、尿石症、肾结核、肾癌、膀胱癌、前列腺增生的病因和病理。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展示图片,增强对疾病的认识。

10

16

运动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掌握骨折的专有体征、治疗原则和急救;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措施;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措施;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要点;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措施;化脓性关节炎病人的护理措施;骨与关节结核病人的护理措施;骨软骨瘤、骨肉瘤和骨巨细胞瘤的护理措施;颈肩痛病人的护理要点;腰腿痛病人的护理要点;断肢(指)病人的处理原则、急救护理。
  2.
理解骨折的并发症和临床愈合标准,理解四肢骨折、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病人症状和体征;常见关节脱位专有体征、治疗原则;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的临床表现; 理解化脓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骨与关节结核病人的临床表现。
  3.
了解骨折的病因、分类、愈合过程;四肢骨折的病因;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关节脱位的病因及分类; 化脓性骨髓病因和病理生理;化脓性关节炎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骨与关节结核的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断肢(指)病人的病因。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展示图片,增强对疾病的认识。

14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1)讲述法

通过讲述,将教学目标具体分解,强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引导学生总结教材,归纳知识点,培养学生分析、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病例讨论法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列举典型病例,设置悬念,让学生分组讨论,阐述观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演示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挂图、视频等,开拓学生视野,使教学内容更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增强对疾病的直观认识。

2.评价方法

采用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理论考核成绩包括日常考核成绩(课堂提问、作业、阶段测试)、学期考核成绩(期中、期末成绩)。实践考核可通过考勤、课上积极程度评价、与同学的协作关系、对器械的爱护、保养和实践项目考核(平时表现占10%,操作考核占10%,操作考核可从操作项目中抽签考取一项)等多方面总体评价。

3.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各类器械;医院实景手术现场。

(2)实训条件:参照实训室设备配备标准进行,建议施行小班化教学,师生比在1:15 ~1:20。

4.教材编写

教材编写应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合理安排内容。在保证教材思想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特别强调适用性和实用性。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贴近护理专业岗位定位,以学生为本,适当兼顾职业资格考试的客观要求,注意避免过多扩展和过于简单。根据本时期学生基础知识相对不足的特点,在语言表述上力争重点突出、化繁为简、层次分明,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增强可读性。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妇产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执业护士考试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孕产妇、妇产科病人及新生儿实施整体护理,并初步具备开展妇女保健工作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能力。突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宗旨,在临床实践中为妇女健康提供服务。

根据护理工作发展和完成护理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与临床护理专家共同选取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基础。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以妇产科护理工作过程为依据,进行妇产科护理课程内容的重组,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基础知识、产科护理、妇科护理、计划生育护理、妇产科护理操作技术等学习项目。通过技能训练、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实现实训、实习与岗位技能一体化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妇产科护理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掌握妇产科护理的感念及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变化。

(2) 掌握(生理/病理)妊娠、分娩及产褥期母体生理心理变化,熟知相应的护理措施。掌握产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常见病病人的护理措施,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满足产科护理对象各项需求。

(3) 熟悉妇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评估要点,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知识。

(4) 熟悉计划生育的基本知识、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等。

(5) 掌握妇产科护理操作技术。

2 技能目标:

(1) 能够及时、准确、客观完整的记录患者病情变化。

(2) 能指导孕妇进行孕期保健,会评估胎儿在宫内安危。

(3) 具有发现异常妊娠能力,能对异常孕产妇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

(4) 会对分娩期和产褥期孕产妇及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

(5) 会对妇科常见疾病患者提供有效护理措施和制定康复计划。

(6) 会进行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妇女保健知识宣教。

(7) 会独立并规范完成妇产科护理文书书写。

3 职业目标:

(1) 具有优秀的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与健康心理。遵守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母婴保健等相关伦理、法律法规,遵守管理规范,参与护理管理,建立自觉管理意识。

(2) 具有医疗安全、护患交流、团队合作的职业意识及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关注患者的情感需求,关心体贴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医护合作、护护合作。

(3) 具有热爱护理专业、不断进取、刻苦学习的精神,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养成正确的护理行为意识。

(三)参考学时 72学时

(四)课程学分 4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课时

1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和生理

1.掌握骨盆的组成。

2.掌握内生殖器功能及解剖特点。

3.了解外生殖器功能及解剖特点、内生殖器的邻近器官。

4.掌握卵巢、子宫内膜、宫颈粘液的周期性变化。

5.掌握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8

2

妊娠生理

妊娠诊断

妊娠保健

1.能描述胎盘结构及功能。

2.能在模型上指认骨盆平面及各平面径线。

3.能在模型上指认足月胎头的结构及径线。

4.会推算预产期,在模型上进行产前检查(四步触诊法、骨盆外测量)。

5.熟悉胎儿附属物及其功能;不同周期胎儿的特点。

6.熟悉妊娠期母体的主要变化。

7.掌握早、中、晚期妊娠的护理评估要点。

8.熟悉孕期保健知识。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病例分析、vcd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10

3

正常分娩

1.会观察产程(宫缩、胎心、宫口扩张、胎先露下降)并记录。

2.会接生配合(外阴消毒、新生儿一般处理)。

3.产后2小时的观察(生命体征、阴道流血、子宫收缩、膀胱充盈、会阴血肿)。

4.掌握影响分娩的四个因素及特点。

5.了解LOA的分娩机制。

6.掌握分娩先兆、临产的特点。

7.掌握产程分期及各产程的临床表现及护理要点。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病例分析、vcd实训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12

4

正常产褥

1.会进行会阴护理。

2.掌握产褥期的概念。

3.能叙述产褥期妇女的生理变化。

4.熟悉产褥期妇女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病例分析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2

5

高危妊娠

1.能进行电子胎儿监护

2.能识别、处理胎儿窘迫

3.会进行新生儿窒息的初步复苏抢救技术

4.学会高危妊娠监护的内容

5.熟悉胎儿窘迫的原因和护理评估要点

6.掌握新生儿窒息概念及其内容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病例分析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4

6

妊娠期并发症

1.理解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流产、早产、异位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过多、羊水过少、多胎妊娠、过期妊娠;

2.掌握常见妊娠期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3.理解常见妊娠期并发症的对母儿的影响及治疗原则;

4.了解妊娠期并发症的主要病因及发病机制。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病例分析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4

7

妊娠合并症

1.理解常见的妊娠期合并症:心脏病、急性病毒性肝炎、糖尿病、贫血;

2.掌握常见妊娠期合并症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3.理解妊娠期合并症的对母儿的影响及治疗原则;

4.了解妊娠期合并症的主要病因及发病机制。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病例分析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2

8

异常分娩

1.会对试产产妇进行观察及护理

2.会判断骨产道异常

3.熟悉产力异常的原因及对母婴的影响

4.掌握产程中应用缩宫素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5.熟悉骨产道异常的护理评估要点

6.熟悉胎位异常的常见类型、纠正方法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病例分析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4

9

分娩期并发症

1.掌握胎膜早破的概念

2.熟悉胎膜早破的原因和护理措施

3.掌握产后出血的概念、原因和护理措施

4.了解子宫破裂的原因和护理要点

5.掌握羊水栓塞的概念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病例分析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4

10

产褥感染

掌握产褥感染、产褥病率的概念、病因和护理评估要点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病例分析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2

11

妇科疾病患者护理计划的制定

熟悉妇科病史特点,妇科常用检查方法及特殊检查方法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病例分析、实训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3

12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1.熟悉女性自然防御功能的内容

2.掌握常见阴道炎的病因及鉴别

3.掌握慢性宫颈炎物理治疗的护理要点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病例分析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2

13

妇科手术护理

1.会对妇科腹部手术病人实施术前准备、手术日护理及术后护理

2.会进行阴道手术的皮肤准备及阴道准备

3.熟悉妇科腹部手术及阴道手术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措施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病例分析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1

14

女性生殖系统肿瘤

1.掌握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评估要点

2.熟悉子宫颈癌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3.了解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要点及护理要点

4.掌握卵巢肿瘤常见并发症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病例分析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4

15

滋养细胞疾病

1.会指导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病人定期随访

2.掌握葡萄胎护理评估要点、随访内容及注意事项

3.掌握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鉴别要点,常见转移部位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病例分析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2

16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1.掌握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概念和护理评估要点

2.会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妇女实施护理及进行健康教育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病例分析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2

17

计划生育

1.熟悉药物避孕的原理、方法、用药注意事项

2.了解宫内节育器适应症、禁忌症、放置和取出手术的指导

3.熟悉人工终止妊娠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及术后护理要点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VCD、实训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2

18

妇产科操作技术

1.能进行外阴消毒、会阴擦洗、会阴湿热敷、阴道冲洗、阴道宫颈上药、坐浴的操作机健康教育指导

2.掌握外阴消毒、会阴擦洗、会阴湿热敷、阴道冲洗、阴道宫颈上药、坐浴目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VCD、实训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2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本课程根据课程特点综合使用讲授、讨论、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把抽象的概念性知识融进现实情景和案例中,让学生在具体的项目中,对系统的应用知识和工作技能技巧进行归纳总结。

(1)讲述法

通过讲述,将教学目标具体分解,强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引导学生总结教材,归纳知识点,培养学生分析、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病例讨论法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列举典型病例,设置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阐述观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演示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开拓学生视野,使教学内容更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增强对疾病的直观认识。

(4)情景模拟

教师为学生创设临床问题的真实情景模拟,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体验护理工作的性质和作用。

(5)角色扮演

教师安排学生分别扮演护士和患者的角色,使其了解护理对象的身心痛苦及渴望帮助的心态,培养人际沟通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

2.评价方法

(1) 理论评价

理论考核采取期中+期末考试方法,期中占20%,期末占50%

(2) 技能评价

技能考核采取小组制考评方法,占20%

(3) 过程评价

平时考核,课上提问和考勤,占10%

3.教学条件

建设集纸质、电子、网络资源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包括课堂教材、教辅资料、教学视频资料库及多媒体课件,多功能实训室。将教学内容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展示在学生面前,利于学生学习。

4.教材编选

教材编写应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合理安排内容。在保证教材思想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特别强调适用性和实用性。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贴近高等职业护理专业岗位定位,以学生为本,兼顾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的客观要求,可适当扩展。根据本时期学生的特点,在语言表述上力争重点突出、化繁为简、层次分明,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增强可读性,增加实训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一门专科护理学。服务对象为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小儿。

其任务是使学生对《儿科护理学》有完整的认识,并掌握必要的技能。不仅对小儿疾病进行护理,还包括开展优生优育、提高儿童保健和疾病的防治质量,为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概念培养应用型的高等护理专科人员,掌握现代护理模式,全方位地体现以病儿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2)运用儿科护理的基本知识在对病儿实施程序护理的同时,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等能够有正确的认识,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有用之才。

2.能力目标

(1)对于实践课的操作内容要求动手比例达85%以上。

(2)对于临床实习课内容要求掌握护理程序。

3.素质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员能强化专业理念,热爱儿科护理工作。

(2)对儿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有为护理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把握儿科护士的素质及角色要求,努力塑造一名合格的职业护士。

(4)运用儿科护理知识开展健康指导、卫生咨询、预防儿科常见疾病。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措施。

(三)参考学时

本课程建议在第4学期开设,课程总课时数参考学时为54学时,其中实验理论学时比例至少为1:4。

(四)课程学分

课程学分3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课时

1

儿科护理学概述

了解儿科护理学的概念、范畴、工作任务、学习方法。

多媒体教学

2

2

生长发育

1.掌握各年龄期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综合评价生长发育状况;2.熟悉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多媒体教学、实训室示教训练、见习实习

4

3

小儿营养与喂养

1.掌握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的方法与技巧;

2.熟悉小儿对能量、营养素的需要。

多媒体教学、实训室示教训练、见习实习

4

4

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

1.掌握预防接种的内容、注意事项;   2.熟悉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的护理特点;

3.了解几种主要生物制品的特点。

多媒体教学、实训室示教训练、见习实习

4

5

住院患儿的护理技术

1.掌握儿科病房护理管理特点;掌握与小儿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2.熟练掌握体重、身长(高)测量方法和约束法、哺喂法、配乳、乳瓶喂乳、滴管喂乳、鼻饲、换尿布、臀红、头皮静脉、颈静脉、股静脉穿刺的护理操作技术。

多媒体教学、实训室示教训练、见习实习

8

6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的护理

1.掌握正常新生儿及早产儿生理特点及护理,新生儿常见疾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

2.熟悉新生儿哺乳方法、沐浴方法及脐部护理。

多媒体教学、实训室示教训练、病例分析、见习实习

10

7

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1.掌握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护理诊断与医护合作性问题、预期结果,并熟练掌握护理措施。

2.熟悉护理评估、健康史、身心状况、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治疗原则。

多媒体教学、实训室示教训练、病例分析、见习实习

3

8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掌握急性上感的临床表现、治疗与护理措施;掌握急性支气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与护理;掌握小儿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以及几种常见类型的肺炎;

2.熟悉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多媒体教学、实训室示教训练、病例分析、见习实习

3

9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掌握口炎的概念、常见临床类型、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掌握小儿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要点及其护理措施;掌握口炎的概念、常见临床类型、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掌握液体疗法的具体内容。

2.熟悉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熟悉儿童体液平衡的特点和常见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多媒体教学、实训室示教训练、病例分析、见习实习

4

10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熟悉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熟悉先天性心脏病的分型、常见类型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与护理措施;熟悉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多媒体教学、实训室示教训练、病例分析、见习实习

     2

11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和泌尿道感染的概念、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措施;

2.熟悉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多媒体教学、实训室示教训练、病例分析、见习实习

2

12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及护理要点;

2.熟悉小儿造血特点和血液特点。

多媒体教学、实训室示教训练、病例分析、见习实习

    2

13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熟悉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尤其是脑脊液检查的特点、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2.了解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和小儿惊厥。

多媒体教学、实训室示教训练、病例分析、见习实习

    2

14

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1.掌握各感染性疾病的护理诊断与医护合作性问题、护理措施;

2.熟悉各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特点;

3.了解小儿感染性疾病(麻疹、水痘、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结核性脑膜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多媒体教学、实训室示教训练、病例分析、见习实习

    2

15

危重症患儿的护理

1.掌握各危重症(小儿惊厥、急性颅内压增高、急性呼吸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护理诊断与医护合作性问题、护理措施;

2.熟悉各危重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特点;

3.了解小儿常见危重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多媒体教学、实训室示教训练、病例分析、见习实习

    2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

通过多媒体教学,将教学目标具体分解,强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引导学生总结教材,归纳知识点,培养学生分析、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病例分析法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列举典型病例,设置悬念,让学生分组讨论,阐述观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示教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挂图、视频等,开拓学生视野,使教学内容更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增强对疾病的直观认识。

(4)可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方法,灵活运用集体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示范演示、分组训练、综合实践等教学形式,配合实物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资源等手段,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岗位适应能力。

2.评价方法

采用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理论考核成绩包括日常考核成绩(课堂提问、作业、阶段测试)、学期考核成绩(期中、期末成绩)。实践考核可通过考勤、课上积极程度评价、与同学的协作关系和实践项目考核等多方面总体评价。

3.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各类器械;医院实景现场。

(2).实训条件:参照实训室设备配备标准进行,建议施行小班化教学,师生比在1:15 ~1:20。

(3)建设集纸质、电子、网络资源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包括课堂教材、实验指导、教辅资料、教学视频资料库及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展示在学生面前,利于学生学习。

4.教材编选

教材编写应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合理安排内容。在保证教材思想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特别强调适用性和实用性。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贴近大专护理专业岗位定位,以学生为本,适当兼顾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的客观要求,注意避免过多扩展和过于简单。根据本时期学生特点,在语言表述上力争重点突出、化繁为简、层次分明,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增强可读性。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三年制高专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前导课程是人体解剖学、生理学、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等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的临床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整体护理观和急救护理理论和技术,观察、分析、评判各种紧急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急救、监护措施;注重培养积极的职业情感,为学生将来在实际岗位中处理突发及危重病患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知识;

(2)掌握常见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和救护要点;

(3)熟悉常见急危重症的概念、病因及相关临床疾病的预防措施。

(4)了解常见急危重症的病理和常用辅助检查技术。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应用急救护理技能,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为病人提供及时的护理,具备重症监护能力。

(2)能快速接诊、迅速识别并主动协助医生抢救常见急危重症及危象,具有迅速识别、抢救及监护心跳呼吸骤停、窒息、休克、创伤、中毒、中暑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能力。

(3)掌握心肺脑复苏、创伤救护等常用急救技术及心电除颤仪、简易呼吸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急救仪器的使用,并熟练运用于急救工作。

(4)能合理应用急救药物,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用药监护。

   (5)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综合能力,如基本的观察与评估能力、处理危急情况的快速反应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准确的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护理能力、健康教育能力、一定的管理能力、学习和创新能力,为今后从事和发展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认真、严谨、勤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观念,能在临床实践中体现良好的职业情感和道德素质。

(3)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既能独立自主完成相关学习任务,还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参考学时

36学时

(四)课程学分

2学分

教学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课时

1

概论

1.掌握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以及现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基本组成;

2.熟悉急危重症护理学范畴及作用;

3.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2

2

院前急救

1.掌握院前急救的概念和基本程序;

2.熟悉院前急救的特点、任务、原则与运行方式;

3.了解院前急救的重要性、组织形式和网络化管理。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小组讨论

2

3

急诊科的建设与管理

1.掌握急诊分诊的程序及标准

2.熟悉急诊科的工作范畴;

3.了解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2

4

常见急性症状的救护

1.掌握常见急性症状的急救与护理

2.熟悉常见急性症状的病情评估

3.了解常见急性症状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仿真模拟实训

2

5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的建设与管理

1.掌握危重病人的评估与监护程序及内容;

2.熟悉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的布局;

3.了解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的收治范围及管理。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仿真/全真模拟实训

4.角色扮演

2

6

心肺脑复苏

1.掌握心脏骤停的判断方法、心肺脑复苏的方法与步骤以及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者实施有效抢救;

2.熟悉心脏骤停、心肺脑复苏和生存链的概念及心脏骤停的原因;

3.了解心血管疾病常见危险因素以及预防和控制方法。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仿真/全真模拟实训

4.角色扮演

4

7

休克

1.掌握常见休克类型的病情评估,应用知识对休克进行急救和护理;

2.熟悉休克的概念及病因;

3.了解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

1.讲授理论知识;

2.多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病例分析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2

8

创伤

1.掌握创伤患者的病情评估及急救护理;

2.熟悉创伤的概念、局部症状及全身表现;

3.了解创伤的分类、病因及病理生理。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仿真/全真模拟实训

4.角色扮演

4

9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的救护

1.掌握常见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的病情评估、急救与护理;

2.熟悉常见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的概念;

3.了解常见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仿真/全真模拟实训

4.角色扮演

2

10

急性中毒

1.掌握有机磷杀虫药、一氧化碳、常见药物等急性中毒的病情评估与急救护理;

2.熟悉急性中毒概念;

3.了解各类中毒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仿真/全真模拟实训

4.角色扮演

2

11

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救护

1.掌握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以及应用知识对临床常见急危重症进行有效的急救和护理

2.熟悉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概念;

3.了解病因及发病机制。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仿真/全真模拟实训

4.角色扮演

2

12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救护

1.掌握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情评估、急救与护理;

2.熟悉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及治疗原则;

3.了解病因及发病机制。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仿真/全真模拟实训

4.角色扮演

2

13

常用急救护理技术

1.掌握常用急救技术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熟悉常用急救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了解常用急救设施的基本构造和使用原理。

1.案例情景导入理论讲授

2.任务情境多媒体展示

3.仿真/全真模拟实训

4.角色扮演

8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1)讲述法

通过讲述,将教学目标具体分解,强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可以传授新知识,并保持系统性和深刻性;通过简明的语言讲清问题,保证教学时间的经济有效,而且简便易行,引导学生总结教材,归纳知识点,培养学生分析、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情境教学法

   建立模拟示教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3)案例教学法

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设置悬念,组织学生开展讨论,阐述观点,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结合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鼓励学员独立思考,引导学员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重视双向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4)演示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挂图、视频等,开拓学生视野,使教学内容更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增强对疾病的直观认识,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形成正确概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利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

2.评价方法

(1)采用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2)理论考核成绩包括日常考核成绩,如课堂提问、作业、阶段测试等,学期考核成绩如期中、期末成绩。

(3)实践考核可通过考勤、课上积极程度评价、与同学的协作关系、对器械的爱护、保养和实践项目考核等多方面总体评价。

3.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各类器械;医院实景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现场。

(2)实训条件:参照实训室设备配备标准进行,建议施行小班化教学,师生比在1:15 ~1:20。

(3)建设集纸质、电子、网络资源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包括课堂教材、实验指导、教辅资料、教学视频资料库及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展示在学生面前,利于学生学习。

4.教材编选

教材编写应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合理安排内容。在保证教材思想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特别强调适用性和实用性。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贴近大专护理专业岗位定位,以学生为本,适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客观要求,注意避免过多扩展和过于简单。在语言表述上力争重点突出、化繁为简、层次分明,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增强可读性。

护理管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三年制高专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研究护理管理活动中的现象和普遍规律、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具有专业独特性、实践性及应用性。通过学习护理管理学课程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学生更好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适应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常用管理学方法在生活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熟悉管理的基本理论、原则和管理的职能;熟悉护理质量管理的要求及其考核方法;熟悉质量管理工作方法及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3)了解管理学发展史、基本概念;了解我国的卫生行政机构及作用和护理管理的体制;

2.能力目标

(1)能描述管理的基本职能和基本方法;

(2)能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解决问题,学会用目标管理、时间管理等管理学方法指导人生规划、职业生涯规划;

(3)初步具备运用管理学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指导护理工作实践;

(4)初步具备护理成本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风险管理的管理意识;

(5)具备良好的社会和职业适应能力。

3.素质目标

(1)热爱护理专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慎独、诚信精神,具备人文关怀的素质和能力,形成全心全意的护理服务理念;

(3)培养学生良好的气质、风度和涵养,养成良好的职业礼仪行为习惯,以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塑造护士的形象。

(三)参考学时  

18学时。

(四)课程学分

1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课时

1

管理学基本知识

1. 了解管理的发展史及基本概念;

2. 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和代表人物、内容;

3. 理解管理基本原则。

1. 讲授

2. 案例分析

3. 情境教学

4. 角色扮演

2

2

计划

1. 了解管理职能的概念;

2. 理解制定计划应遵循的原则;

3. 掌握计划的步骤;

4. 会制定计划;会应用目标管理、时间管理等管理学方法解决问题。

1. 讲授

2. 案例分析

3. 情境教学

4. 角色扮演

5. 实践应用

6

组织

1. 了解组织的基本原则、组织设计的步骤;

2. 熟悉管理层次与幅度及影响因素;

3. 掌握组织结构类型及特点。

1. 讲授

2. 案例分析

3. 情境教学

4. 角色扮演

2

人员管理

1. 理解人员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2. 掌握护理人员的编配原则;

3. 理解编配依据和计算;

4. 掌握护理人才特点、选用依据、培养教育要求与方法、考核原则与方法;

5. 了解各级护理人员任职条件。

1. 讲授

2. 案例分析

3. 情境教学

4. 角色扮演

2

领导

1. 了解领导的一般概念和特征;

2. 熟悉领导的影响力;

3. 掌握常用领导理论;

4. 会运用管理学理论和艺术解决问题。

1. 讲授

2. 案例分析

3. 情境教学

4. 角色扮演

2

控制

1. 熟悉冲突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2. 掌握控制的基本程序、基本原则和方法;

3. 能根据护理工作过程选择控制方法。

1. 讲授

2. 案例分析

3. 情境教学

4. 角色扮演

2

3

管理在护理中的应用

1. 了解质量、质量管理、护理管理的概念,护理质量管理的特点和原则;

2. 掌握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3. 熟悉护理业务技术管理主要内容;

4. 掌握医疗事故分级、预防与处置;

5. 掌握护士条列考试、注册、执业、处罚等内容。

1. 讲授

2. 案例分析

3. 情境教学

4. 角色扮演

2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护理管理以课堂教学为主,采用讲授、情境设计、典型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践应用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护理管理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就如何解决护理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

2.评价方法

坚持多元化评价原则,实行理论考试与课堂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以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可以采用课堂综合表现评价、作业评价、学习效果课堂展示、综合笔试等多元形式,体现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全程客观评价。

3.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

(2)建设集纸质、电子、网络资源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包括课堂教材、实验指导、教辅资料、教学视频资料库及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展示在学生面前,利于学生学习。

4.教材编选

教材编写应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合理安排内容。在保证教材思想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特别强调适用性和实用性。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贴近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岗位定位,以学生为本,适当兼顾护理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的客观要求,注意避免过多扩展和过于简单。根据本课程及学生特点,在语言表述上力争重点突出、化繁为简、层次分明,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增强可读性。

社区护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社区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一门新兴的应用型学科,也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基础护理学等课程。通过对社区护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旨在使学生认识到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服务于人群、服务于健康的理念,具备开展社区护理工作的能力,以适应未来岗位需求。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主要工作任务;

(2) 掌握社区常见病的预防与管理;

(3)掌握社区健康教育的方法、内容和技巧;

(4)掌握护理程序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5)掌握家庭护理的基本概念、工作内容和方法;

(6)掌握社区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保健知识;

(7) 熟悉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及社区护士的角色、任务和工作方法;

(8)了解流行病学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9)了解社区灾害管理与急救护理。

2.能力目标

(1)具备应用护理程序开展社区护理工作的能力;

(2)具备开展家庭访视的能力;

(3)具备对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开展健康保健指导的能力;

(4)具备针对社区常见病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

(5)具备对社区常见传染病和慢性病开展预防控制和管理能力。

3.职业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认真、严谨、勤奋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服务与健康的理念;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三)参考学时

18学时

(四)课程学分

1学分

(五)教学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学时

1

社区护理概论

1.掌握社区的概念、本质及功能;

2. .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概念、特点及社区护理程序;

3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内容、服务对象和任务;

4. 理解社区护士的角色、职责及应具备的能力;

5. 了解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6. 了解我国社区护士的准入条件;

7.了解社区护理的发展。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视频展现社区护士日常工作;

3.通过讨论总结社区护理和社区护士的重要性。

1

2

社区健康护理

1.掌握社区健康与社区健康护理的概念、护理模式;

2.掌握社区健康评估的内容与方法;

3. 掌握社区健康计划与实施;

4. 理解社区健康诊断的确立和优先顺序的确定;

5.理解社区健康评价分类与指标;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视频展现护理程序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3.通过角色扮演练习社区健康护理程序。

2

3

社区家庭护理

1.掌握家庭访视的目的、意义、种类及适用情况;

2.掌握家庭访视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3.掌握家庭护理的概念和特点;

4.理解家庭的概念、类型及家庭与健康的关系;

5.理解不同家庭生活周期主要健康问题及健康建议;

6.理解家庭护理的内容和操作顺序;

7.了解家庭护理的安全管理和协议的建立。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视频展现家庭访视开展和家庭病床建立;

3.参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通过角色扮演练习家庭访视的程序,熟练运用家庭访视的技巧

5.通过讨论总结开展社区家庭护理的注意事项。

2

 

4

社区儿童保健与护理

1.掌握社区儿童免疫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2.掌握社区不同时期儿童保健指导;

3.掌握社区儿童常见的健康问题与护理。

4.了解社区儿童的生理特征与心理社会发展特征;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视频展现社区儿童保健的常用方法;

3.案例分析:通过讨论掌握社区儿童保健知识;

4.通过角色扮演练习社区儿童保健内容和方法。

2

5

社区妇女保健与护理

1.掌握青春期女性保健与护理;

2.掌握社区妇女婚前保健与护理;

3.掌握社区妇女围生育期保健与护理;

4.掌握社区妇女围绝经期保健与护理。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视频展现社区妇女保健的常用方法;

3.案例分析:通过讨论掌握社区妇女保健知识;

4.通过角色扮演练习社区妇女保健内容和方法。

2

6

社区老年人保健与护理

1.掌握社区老年护理学的概念;

2.掌握社区老年人日常保健指导;

3.掌握社区老年人安全用药与护理;

4.理解老年人的身心特点;

5.理解社区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及护理。

6.了解国内外老年护理发展;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视频展现社区老年人保健的常用方法;

3.案例分析:通过讨论掌握社区老年人保健知识;

4.通过角色扮演练习社区老年人保健内容和方法。

2

7

社区常见病的预防与管理

1. 掌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特征、危险因素;

2. 掌握慢性病病人的自我管理、日常生活调节与心理调适;

3.掌握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4.掌握常见传染病患者的家庭消毒隔离技术;

5.掌握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保健方法;

6.掌握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保健方法;

7.理解传染病防治措施;

8.理解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保健方法;

9.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

10.了解慢性病的性状与分类、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视频展示社区常见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防治;

3.案例分析: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措施;

4.角色扮演:社区高血压患者家庭访视。

4

 

8

社区健康教育

1.掌握健康的概念、内涵及影响健康的因素;

2.掌握健康教育的概念;

3.掌握健康促进的概念与策略;

4.掌握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及社区健康教育的计划的制定;

5.理解社区健康教育的对象、方法和技巧;

6.理解健康的标准;

7.理解社区健康教育的评估、实施和评价;

8.理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手足口、流感、结核等社区常见病的健康教育处方;

9.了解健康教育的意义、目的和任务;

10.了解社区健康教育的原则。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视频展现社区健康教育的常用方法;

3.案例分析:通过讨论制定社区健康教育计划;

4.通过角色扮演练习社区常见病健康教育。

2

 

9

社区灾害与急救护理

1. 理解社区灾害的应对护理与管理;

2.理解灾害和灾害护理的概念;

3. 理解社区灾害修复期的健康管理。

4.了解灾害的类型;

 

1.通过讲授掌握理论知识;

2.角色扮演:社区灾害现场的管理。

1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1)讲述法

通过讲述,将教学目标具体分解,强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引导学生总结教材,归纳知识点,培养学生分析、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病例讨论法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列举典型病例,设置悬念,让学生分组讨论,阐述观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演示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开拓学生视野,使教学内容更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增强对疾病的直观认识。

2.评价方法

采用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理论考核成绩包括日常考核成绩(考勤、课堂提问、课堂表现如病例讨论、角色扮演参与和表现情况、作业、阶段测试)、学期考核成绩(期中、期末成绩)。实践考核可通过考勤、课上积极程度评价、与同学的协作关系、对器械的爱护、保养和实践项目考核等多方面总体评价。

3.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实物及教具模型。

(2)实训条件:参照实训室设备配备标准进行,建议施行小班化教学,师生比在1:15 ~1:20。

4.教材编写

(1)与助产专业职业需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

(2)课程安排及教学内容紧扣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

(3)教材深挖人文素养教育,增加案例。

(4)体现中高职课程的衔接。

(5)教材内容表达精炼、准确、科学,图文并茂。

护理专业顶岗实习教学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护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实践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活动,是对学生知识、能力、品格等的综合历练和检验。

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专业课程的理解,增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初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学会交流和沟通,以及团队协作技巧,为毕业后迅速适应职业岗位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具体了解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熟练掌握助产及与护理操作技能与专业知识,掌握产房、产科、妇科、儿科及其他科室等岗位的工作流程和要求,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培养完成职业岗位工作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参考学时

1290学时。

(四)课程学分

43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课时

1

岗前培训

1.     熟悉医院环境和规章制度;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观医院及科室、专家讲座、培训考核

30

2

内科实习

1.     熟悉内科的主要工作流程和专业技能要求;

2.     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3.     掌握内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

学生实践操作

330

3

外科实习

1.     熟悉外科的主要工作流程和专业技能要求;

2.     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3.     掌握外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

学生实践操作

240

4

产科实习

1.     熟悉产科的主要工作流程和专业技能要求;

2.     掌握正常孕产妇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3.     熟悉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4.     掌握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等常用操作技术;

5.     掌握产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

学生实践操作

120

5

妇科实习

1.     熟悉妇科的主要工作流程和专业技能要求;

2.     掌握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3.     掌握妇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

学生实践操作

120

6

儿科实习

1.     熟悉儿科的主要工作流程和专业技能要求;

2.     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3.     熟悉儿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

学生实践操作

120

7

急诊科实习

1.     熟悉急诊科的主要工作流程和专业技能要求;

2.     熟悉急诊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并能进行手术、监护、抢救等的配合;

3.     熟悉急诊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

学生实践操作

120

8

手术室实习

1.     熟悉手术室的主要工作流程和专业技能要求;

2.     能完成常见手术的用物准备,并能进行手术、监护、抢救等的配合;

3.     能使用手术室常用器械、仪器和设备。

学生实践操作

120

9

社区实习

1.     熟悉社区医院或诊所的主要工作流程和专业技能要求;

2.     掌握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3.     掌握社区常用护理操作技术。

学生实践操作

60

10

机动

根据自身情况酌情安排实习科室。

学生实践操作

30

 

(六)教学建议

1.组织管理

(1)学校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共同制定毕业实习计划,确定相应的实习内容。

第一阶段:岗前培训,熟悉医院环境、医院文化及相关规章制度,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二阶段:科室实习,根据情况安排涉外病房、产科、妇科、儿科、内科、外科、手术室、急诊及社区实习,掌握各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2)实习学生必须服从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的工作安排和管理,在具有较高专业综合素质的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顶岗实习,保证实习的实效性。

(3)实习结束,学生要提交实习总结,包括实习的内容、收获和体会,以及对今后职业规划。

(4)实习指导教师定期到实习单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向实习单位和学校沟通、汇报。

2.毕业实习考核评价

顶岗实习考核依据

(1)学习期间能够遵守单位规章制度,服从安排,学习认真刻苦,尊敬老师团结协作,得到单位好评。

(2)在岗位实践中是否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勤奋工作,努力学习专业技术和岗位技能完成本岗位的工作。

(3)在岗位实践中能否独立或与人合作,克服困难,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实习期间能否严格遵守学校实习的管理规定,听从指导教师的管理,认真完成实习任务。

毕业实习考核标准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对本课程的考核评价由“学生自我评价”“实习单位评价”和“指导教师评价” 三部分进行综合评定,可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成绩及格及以上者可获得相应的毕业实习学分。

(1)学生自我评价:由实习单位学生负责人召集学生根据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进行自评、互评,占考核成绩的20%。

(2)实习单位评价:由实习单位的负责人根据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劳动态度、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工作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查,给出总体考核结论并评定成绩。占考核成绩的50%。

(3)指导教师评价:由实习指导教师参照《实习学生鉴定表》,包括对学生需完成的各项任务进行考核,占考核成绩的30%。

三、师资配备标准

(一)学历层次要求

1.公共基础课教师应有与授课课程对口专业的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2.专业专任教师及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应有医护类专业的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二)资格证书要求

1.专任教师应具有高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

2.专兼职教师应具有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护理专业毕业的教师要具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医疗专业的教师要具有医师资格证书)。

(三)职称要求

1.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的比例不低于20%;

2.兼职教师应具有主管护师或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

(四)人员配备要求

1.专业课(专兼职)教师应不低于本专业全部教师的50%,其中“双师型”教师数不低于45%,并逐渐达到60%。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应占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0%左右,有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

2.师生比达到1:16。 

(五)职业素养及能力要求

1.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具有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执教,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职业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树立“学生为本”的理念。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观,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和 终身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兴趣、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树立“能力为重”的理念。把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信息素养;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主动参加教师培训、自主研修、院校交流,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六)师资培养培训要求

1.制订并落实师资培养培训计划

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并实施师资培养培训项目。落实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加强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重视公共基础课、实习实训、职业指导教师和兼职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加入行业协会组织。

2. 双师型教师素质培养

落实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专业专任教师每两年专业实践的时间累计不少于两个月。

强化专业教师技能培训,以提高教师动手操作、实践应用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考取职业资格,成绩可作为晋升、评优依据。
    3.师资引进

逐渐达到学校半数以上新进专业教师具有3年以上所需专业工作经历、非教师所需系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二级以上职业资格(执业资格)。

四、实验(实训)室及设备配备标准

(一)校内实验(实训)室及设备配备标准

1.参照依据

(1)教育部颁布《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2)教育部等有关行业部门制定的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

(3)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4)《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分级标准(试行)》和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标准(试行)》中的有关要求。

2.级别划分

(1)基本原则

①根据我省护理专业学校的性质和规模,将护理实训实训室及教学仪器设备配备标准划分为合格、规范、示范三个级别;

②各学校可根据地域特点和护理专业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结合本教学指导方案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具体要求,选择相应的实训室以及教学仪器设备。

(2)级别说明

①合格级合格级是开设护理专业所需的最低设备配备要求,达不到要求的学校或培训机构不准开设护理专业;

②规范级规范级是完成护理专业教学目标所需的标准设备配备要求,该标准应能满足护理专业方向的开设要求;

③示范级示范级是对需要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有条件扩大实训规模、增加专业设置的学校或培训机构提出的设备配备要求。

3.环境要求

基本设施要求:

①采光遮光:实训场地采光应符合GB/T50033-2001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的有关规定,且安装遮光窗帘;

②电源:配置适量220V和380V电源插座;

③供水:准备室应具备供、排水设施;

④地面、墙面:地面可采用防静电地板,墙面采用淡色涂料,使室内光线柔和。

护理专业实训室设置模拟病房、护理示教室和各专业实训室三部分,供教学示教和训练使用。

(1)模拟病房装备标准:

①模拟病房标准配置:有病房、治疗室、护士台、储藏室病房内装有标准管道式吸氧、吸引、呼叫装置和一定量的床单位;

②基本设备中床单位由手控床、床头柜、床旁椅组成;

③照明:照度不低于150lx,床边照度不低于200lx;

④所用设备应达到实用性强、兼容性高、稳定、安全可靠、开放性好的要求,便于升级换代,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2)护理示教室装备标准

①护理示教室:10个班配1间,每间面积不小于60㎡,座位不少于40座配备学生桌椅、讲台、书写板、电视机、计算机等;

②照明:书写照度不低于150 lx,演示台面和书写板上方宜设局部照明,其垂直照度的平均值不低于200 lx;

(3)各专业实训室装备标准

①开设专业课的5-6个班配1间,每间面积不小于60㎡;

②基本设施设备:见教学仪器设备配置一览表。

(4)实训场地通风

①空气中含有容易引起火或爆炸危险物质的房间,其送、排风系统应采用防爆型的通风设备;

②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但接触腐蚀性介质的风管和柔性接头,可采用难燃烧材料制作;

③风管和设备的保温材料、消声材料及其粘结剂,应采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

(5)实训场地的其它要求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4.教学仪器设备配置一览表

实训场地、仪器设备台套数应按照同时满足40人/班开设实训教学的标准进行配备,学校可以根据在校生人数和建筑面积、实训教学分类和教学任务,决定实训室的建设数量,并建设一一对应的实训室。

护理实训室实训设备配备标准

         

实训教学分类

实训教学场所

实训教学任务

             


序号

 

单位

数量

参考单价(元)


合格

规范

示范


解剖学实验

整体标本室

1.骨骼肌实验

2.消化、呼吸系统实验

3.泌尿、生殖系统实验

4.脉管系统实验

5.神经系统实验

6.感觉器与内分泌系统实验

1

整体成人男尸

1

2

4

6000


2

整体成人女尸

1

2

4

6000


3

尸体解剖台

2

4

8

1000


4

尸体存放池

1

2

4

1000


离体标本室

辅助整体标本室进行各种实验

1

九大系统各器官离体标本

1

2

4

6000


骨骼标本室

骨与关节实验

1

骨骼标本

2

4

8

1000


模具室

供课堂教学展示

1

九大系统各器官模型

1

2

4

3000


组织学实验

切片室(显微镜配置见 病理学)

四大基本组织及各类器官微细结构观察

1

四大基本组织及各类器官组织切片

1

2

4

1000


生物化学实验

基础实验室

1.酶作用的特异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

沸水浴锅

1

2

3

1000


2

恒温水浴箱

2

3

4

1700


1.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2.
血糖测定

1

恒温水浴箱

2

3

4

1700


2

微量加样器

3

6

6

200


3

分光光度计

3

6

6

1400


1.肝中酮体的生成
  2.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1

恒温水浴箱

2

3

4

1700


2

微量加样器

3

6

6

200


3

分光光度计

3

6

6

1400


4

组织捣碎机

3

4

6

650


5

解剖剪刀

6

6

6

10


6

离心机

3

6

6

750


1.血清尿素测定
  2.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1

沸水浴锅

1

2

4

1000


2

微量加样器

3

6

6

200


3

分光光度计

3

6

6

1400


生理学实验

机能实验室

1.反射弧分析
  2.
刺激频率和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1

蛙类实验成套通用器械和用品

4

6

10

100


2

多功能生物信号处理仪

0

1

2

3000


1.蛙心搏动观察和心搏起源分析
  2.
微循环血流观察

1

蛙类实验成套通用器械和用品

4

6

10

100


2

显微镜

2

4

6

2000


1.呼吸运动的调节
  2.
胸膜腔负压的观察
  3.
胃肠运动的观察

1

家兔实验成套通用器械和用品

2

4

6

200



2

多功能生物信号处理仪

0

1

2

3000


1.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2.
去小脑动物的观察

1

家兔实验成套通用器械和用品

2

4

6

200


2

多功能生物信号处理仪

0

1

2

3000


生理学实验

机能实验室

1.人体动脉血压测量
  2.
人体心音听诊
  3.
人体肺通气功能测定

1

听诊器

4

6

10

30


2

血压计

4

6

10

100


3

肺活量计

0

1

1

1500


1.瞳孔对光反射和近反射
  2.
视力测定
  3.
视野测定
  4.
色盲测定
  5.
声音传导途径
  6.
人体腱反射检查

1

手电筒

6

6

6

5


2

视力检查表

1

1

1

5


3

视野计

1

1

1

200


4

色盲检查图

6

6

6

20


5

音叉

6

6

6

100


6

叩诊锤

6

6

6

5


病理实验

基础实验室

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1.参观大体标本室及病理切片室,了解活体组织送检的注意事项

2.观察大体标本:心肌细胞萎缩等
  3.
观察病理切片:肾细胞水肿等

1

大体标本

件(每种)

1

2

4

500


2

病理切片

张(每种)

100

150

400

20


3

显微镜

40

45

45

2000


4

数码显微镜

1

2

4

8000


病理实验

基础实训室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观察大体标本:慢性肝淤血等

2.观察病理切片:慢性肺淤血等

1

大体标本

件(每种)

1

2

4

500


2

病理切片

张(每种)

100

150

400

20


3

显微镜

40

45

45

2000


4

数码显微镜

1

2

4

8000


病理实验

基础实训室

炎症

1.观察大体标本: 急性重型肝炎等

2.观察病理切片: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等

1

大体标本

件(每种)

1

2

4

500


2

病理切片

(每种)

100

150

400

20


3

显微镜

40

45

45

2000


4

数码显微镜

1

2

4

8000


病理实验

基础实训室

各系统常见疾病

1.观察大体标本:原发性高血压的心脏等

2.观察病理切片:心肌梗死等

1

大体标本

件(每种)

1

2

4

500


2

病理切片

张(每种)

100

150

400

20


3

显微镜

40

45

45

2000


4

数码显微镜

1

2

4

8000


病理实验

基础实训室

家兔的空气栓塞

1

家兔解剖台及器械

0

5

10

400


2

家兔固定器械

0

5

10

50


药物应用护理

实验

药物应用护理技能实验室

药品展示

1

药品展示柜

4

6

10

1000


调配操作练习及药物浓度及剂量计算

药物体外配伍禁忌

1

玻璃器皿

4

6

10

30


药物给药途径、速度对药物影响

地西泮的抗惊厥作用及硫酸镁的急性中毒及解救

传出神经药对兔瞳孔的影响

1

家兔固定器

4

6

10

50


药物给药剂量对药物的影响

1

小白鼠固定器

4

6

10

45


传出神经系统药对血压的影响

强心苷对蛙心的作用

利尿药的利尿作用

1

手术台及器械

0

1

2

1000


2

多功能生物信号处理仪

0

1

2

3000


3

小动物解剖台及器械

0

1

2

400


4

多功能生物信号处理仪

0

1

2

3000


 

实训教学分类

实训教学场所

实训教学任务

             

序号

 

单位

数量

参考单价(元)

合格

规范

示范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

机能实验室

1.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护方法

2.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的观察

3.细菌涂片与革兰染色法

4.细菌的接种

5.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药敏试验

6.免疫学原理的应用

7.常见病原菌的形态观察及检查

8.常见寄生虫的形态观察及检查

1

电冰箱

1

2

4

2000

2

恒温培养箱

1

2

4

20000

3

高压蒸汽灭菌器

1

3

6

8000

4

煮沸消毒器

1

2

4

900

5

干燥箱

1

2

4

3000

6

离心机

2

3

6

2700

7

超净工作台

1

2

4

4000

9

电子天平

2

2

4

3000

10

显微镜

40

60

100

3000

11

水浴锅

2

4

6

1200

12

电泳仪

2

4

6

3000

13

酶标仪

1

4

6

5000

14

微波炉

1

3

6

1200

健康评估实训

健康评估实训室

心电图评估常用器械

1

心电图机

2

6

8

2000

健康评估实训

健康评估实训室

心肺听诊及腹部触诊

1

心肺听诊与腹部触诊仿真电子标准化患者综合教学系统实验室(教师机)

2

2

2

42.6

2

心肺听诊与腹部触诊仿真电子标准化患者综合教学系统实验室(学生机)

20

40

45

健康评估实训

健康评估实训室

实验室检查评估常用器械

1

血糖仪

2

8

10

500

2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2

8

10

25000

3

全自动尿液分析仪

2

8

10

4500

4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2

8

10

25000

5

全自动大便分析仪

2

8

10

14000

6

诺和灵笔及笔芯

2

8

10

500

7

胰岛素注射泵

2

8

10

26000

外科护理实验

外科无菌术实验室

1.手术人员无菌处理的方法练习
  2.
患者手术区无菌处理的方法练习
  3.
手术用布单及手术衣折叠方法练习

1

不锈钢泡手桶

6

10

14

300

2

医用洗手台

4

6

8

3000

3

术前无菌操作训练模型人

2

4

6

3500

外科护理实验

模拟手术室

1.手术室的布局.管理、手术间内要求等
  2.
无影灯的性能及使用
  3.
手术台的性能及使用

1

冷光子母手术无影灯

2

4

6

7000

2

普通手术台

1

2

3

14000

3

麻醉机

1

2

3

20000

4

外科手术器械包

2

4

6

300

5

局麻训练工具箱

2

4

6

900

6

电动吸引器

1

2

3

800

7

电动气压止血带

1

2

3

6600

外科护理实验

模拟手术室

1.器械台铺置与管理
  2.
器械使用与传递
  3.
巡回护士.手术护士的配合工作
  4.
手术中无菌规则
  5.
手术基本技术如切开、止血、打结、缝合、剪线、拆线

1

全不锈钢二层器械台

4

6

10

1800

2

腹科手术器械包

2

4

6

3800

3

外科缝合模型

2

4

6

2300

4

清创缝合包

4

6

10

200

5

缝合臂

4

6

10

320

6

缝合腿

4

6

10

425

外科护理实验

外科实训室

1.常见软组织感染患者的护理
  2.
烧伤患者的护理
  3.
肿瘤患者的护理
  4.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5.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护理
  6.
胸外科患者的护理
  7.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和腹部损伤患者的护理
  8.
腹外疝及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9.
外科肠疾病患者的护理
  10.
肝胆疾病患者的护理
  11.
周围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
  12.
泌尿外科患者的护理

1

开放式外科护理辅助教学系统

1

2

4

16000

外科护理实验

外科实训室

1.通气技术
  2.
止血技术
  3.
包扎技术
  4.
固定技术
  5.
搬运技术

1

环状软骨气管切开术训练模型

2

4

6

2300

2

气管切开手术器械包

2

4

6

1600

3

气压止血带

2

4

6

350

4

高级高位包扎模型

4

6

10

400

5

脊髓固定搬运担架

4

6

10

800

外科护理实验

外科实训室

1.伤口护理
  2.
清创术
  3.
外固定技术的配合及护理

1

换药包

4

8

12

100

2

清创缝合包

4

8

12

200

3

全功能创伤护理模型人

2

4

8

5000

妇产科护理实验

妇产科实训室

1.骨盆的组成三个平面及特殊骨性标志点的观察
  2.
胚胎及胎儿生长发育的观察

1

骨盆模型

4

6

10

120

2

妊娠胚胎发育过程模型

0

1

2

2280

3

胚胎放大模型

0

1

2

500

1.四步触诊
  2.
骨盆外测量
  3.
胎心听诊

1

孕妇检查模型

4

6

10

3480

2

骨盆测量仪

4

6

10

437

3

骨盆模型

4

6

10

120

4

电脑胎儿监护仪

0

1

2

18000

5

超声多普勒胎心听诊仪听诊器、木质听筒

0

1

2

5000

1.宫颈变化的观察
  2.
分娩的观察
  3.
胎头的观察

1

分娩机转模型

2

4

6

1850

2

接生示教模型(孕妇)

2

4

6

1300

3

胎盘剥离模型

1

2

4

565

4

产前宫颈变化与产道关系模型

4

6

10

1100

5

足月婴儿模型(男婴)

4

6

10

160

6

足月婴儿模型(女婴)

4

6

10

180

7

高级足月胎儿模型

10

20

30

375

8

综合产床

4

8

10

2200

9

足月胎儿分娩过程模型

0

1

2

1620

10

接生手术器械包

2

4

6

200

妇产科护理实验

妇产科实训室

1.妇科查体
  2.
外阴擦洗
  3.
阴道冲洗

1

妇科内诊检查模型

4

6

10

1350

2

阴道窥器

4

6

10

180

1.宫内节育器放置与取出术的观察
  2.
人工流产术的观察

3.绝育术的观察

1

避孕指导模型

1

2

4

350

2

取放环手术器械包

1

2

4

180

3

放环训练、操作实习模型

1

4

6

90

4

高级人工流产模拟子宫

2

4

6

475

5

人工流产负压吸引器

1

2

4

3000

6

终止妊娠钳刮术模型

2

4

6

280

7

女性结扎手术器械包

2

4

6

579

儿科护理实训

儿科实训室

体格发育指标测量法(小儿体重、身高、坐高、头围、胸围、腹围、上臂围的测量法)

1

新生儿模型

4

6

10

192

2

1岁儿童模型

1

2

3

1550

3

5岁儿童护理模型

1

2

3

8100

4

儿童体重计、身高计、坐高计(一体式)

1

2

3

385

5

婴儿体重计

1

2

3

115

6

身长测量板

1

2

3

150

配喂乳法

1

配喂乳整套器械和用品

6

6

10

500

儿科护理实训

儿科实训室

婴儿沐浴法

1

婴儿浴盆及整套沐浴用品

6

6

8

25

2

婴儿浴池及整套用品

6

6

8

2800

1.婴儿游泳法
  2.
婴儿抚触法

1

婴儿游泳桶、一次性塑料袋、婴儿专用安全气囊等整套用品

0

2

6

1600

2

操作台及婴儿抚触整套用品

6

6

8

1700

1.臀红护理法
  2.
更换尿布法

1

新生儿模型

6

8

10

192

2

红外线灯或鹅颈灯

2

4

6

4000

3

治疗盘及臀红护理、更换尿布整套用品

6

8

10

800

1.光照疗法
  2.
暖箱使用法
  3.
新生儿远红外辐4.射抢救台使用法

1

蓝光箱

1

2

2

25000

2

暖箱

1

2

2

9000

3

新生儿远红外辐射抢救台

0

1

2

15000

急救护理实验

急救实训室

搬运法

1

脊髓固定搬运担架

1

2

4

800

急救护理实验

模拟重症监护室

重症监护室的护理

1

ICU病床(包括床体和吊塔)

1

2

3

70000

2

多功能监护仪

2

4

6

8000

3

中央监护系统

1

2

3

10000

4

呼吸机

1

2

3

12000

5

心电图机

1

2

3

60000

6

电动吸引器

1

2

3

800

7

除颤器

1

2

3

15000

8

微量注射仪

1

2

3

50000

9

抢救车

1

2

3

10000

10

压疮气床垫

1

2

3

1000

11

中心供氧、负压吸引、床旁呼叫系统

1

1

1

80000

12

血糖仪

1

2

3

500

13

高级心肺复苏、AED除颤模拟人

1

2

3

28000

急救护理实验

急救实训室

心肺脑复苏术

1

全功能急救人

1

2

3

40000

2

心肺复苏训练及考核系统

1

2

3

20000

3

半身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简易型)

8

16

24

3000

4

高级全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女)

4

6

10

8000

急救护理实验

急救实训室

急性中毒患者的救护

1

多功能透明洗胃模型

4

6

10

10000

2

洗胃机

1

2

3

1500

急救护理实验

急救实训室

1.通气技术
  2.
止血技术
  3.
包扎技术
  4.
固定技术
  5.
搬运技术
  6.
静脉置管技术

1

环状软骨气管切开术训练模型

2

4

6

2300

2

全功能气道管理模型

2

4

6

13000

3

高级儿童气管插管模型

2

4

6

1800

4

气压止血带

2

4

6

350

5

高级高位包扎模型

4

6

10

400

6

脊髓固定搬运担架

4

6

10

800

7

中心静脉插管模型

4

6

10

4200

3

上颌窦穿刺包

2

4

6

200

2.中药汤剂煎煮法练习

1

电热煎药锅

2

4

8

2000

3.毫针刺法、灸法、拔罐法练习

1

毫针

2

4

8

80

2

拔罐(玻璃)

2

4

8

20

基础护理实训

护理实训室

1.铺备用床法

2.铺暂空床法

3.铺麻醉床法

4.运送患者的护理技术

5.更换床单法

6.生命体征测量

1

治疗床

8

10

14

1200

2

床头桌、床旁凳、床垫、床单、被套、毛毯、枕芯枕套、橡胶单、中单

8

10

14

1418

3

治疗车

8

10

14

1000

4

麻醉盘

8

10

14

400

5

轮椅

4

6

8

400

6

平车

4

6

8

2700

7

污物车

8

10

14

1000

8

脸盆

8

10

14

32

9

治疗盘、空针盒、弯盘

8

10

12

189

10

电子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电子血压计

8

10

12

637

基础护理实训

护理实训室

无菌技术操作

1

工作台

8

10

14

1700

2

治疗盘、储槽、有盖方盘、治疗碗、弯盘、持物筒、卵圆钳、血管钳、小药杯、三叉钳、大镊子

8

10

14

560

3

包皮及治疗巾、无菌盖罐

8

10

14

45

4

治疗车

8

10

14

1000

基础护理实训

护理实训室

隔离技术

1

隔离衣、输液架、手刷

8

10

12

132

2

盆架、脸盆

8

10

12

92

3

治疗碗

8

10

12

16

基础护理实训

护理实训室

1.口腔护理技术

2.头发护理技术

3.鼻饲法

4.导尿术

1

口腔清洁模型

8

10

12

145

2

治疗盘、治疗碗、压舌板、血管钳、无菌盖罐

8

10

12

209

3

治疗车

8

10

12

1000

4

治疗床

8

10

12

1200

5

床头桌、床旁凳、床垫

床单

8

10

12

1110

6

全功能护理人

8

10

14

2000

7

洗头车、电吹风机

4

6

8

5050

8

脸盆

4

6

8

32

9

大量杯、治疗盘

4

6

8

186

10

治疗盘、治疗碗、弯盘

8

10

14

171

11

听诊器、镊子

8

10

14

107

12

治疗盘、治疗碗、弯盘、血管钳、小药杯、大持物筒、卵圆钳、治疗巾、橡胶单、洞巾、手套包、大浴巾

8

10

14

374

13

导尿模型

8

10

14

1020

基础护理实训

护理实训室

1.口服给药法

2.药物抽吸法

3.皮下皮内

4.肌内注射法

5.静脉注射法

6.青链霉素皮试液的配置

7.静脉输液法

1

工作台、凳子

8

10

12

1760

2

给药盘、小药杯、小药盒、弯盘、治疗碗、小水壶、量杯、服药本、小药匙、研钵、治疗巾

8

10

12

510

3

治疗盘、弯盘、治疗碗、针管盒、针头盒、小镊子、镊子筒

8

10

12

283

4

治疗床

8

10

14

1200

5

床头桌、床旁凳、床垫、床单

8

10

14

1150

6

治疗车

8

10

14

1000

7

治疗盘、无菌盖罐、小持物筒、砂轮、弯盘、治疗碗、利器盒、剪刀

8

10

14

247

8

手臂注射模型

8

10

14

480

9

臀部注射模型

8

10

14

228

10

微量注射泵

4

5

7

3025

11

治疗盘、持物筒、小镊子、针头盒、针管盒、弯盘

8

10

12

274

12

治疗盘、弯盘、垫枕、剪刀、瓶套

8

10

12

198

13

输液架

8

10

12

78

14

输液泵

8

10

12

5300

15

静脉输液臂

8

10

12

840

基础护理实训

护理实训室

1.吸痰法

2.吸氧法

3.洗胃法

1

治疗床

8

10

14

1200

2

床头桌、床旁凳、床垫、床单

8

10

14

1150

3

治疗车

8

10

14

1000

4

电动吸引器

8

10

14

1700

5

治疗盘、无菌盖罐、治疗碗、弯盘、无菌钳、开口器、舌钳

8

10

14

262

6

治疗盘、治疗碗、弯盘、小药杯、小镊子

8

10

14

187

7

氧气表、湿化瓶、氧气筒、氧气推车

8

10

14

1130

8

全功能护理人

8

10

14

1880

9

中心供氧装置

8

10

10

15000

10

洗胃机

6

8

10

1680

11

洗胃模型

6

8

10

660

12

电动吸引器

6

8

10

1700

基础护理实训

护理实训室

1.暖箱的使用

2.胃肠减压

3.血糖仪使用

4.心电图操作

1

暖箱

4

6

8

9800

2

胃肠减压

4

6

8

1700

3

血糖仪

4

6

8

500

4

心电图机

4

6

8

2000

 

(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一览表

序号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1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2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3

山东省立总医院

4

山东省立医院东院

5

山东省立医院西院

6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7

济南市中心医院

8

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9

山东省交通医院

10

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

11

济南市中医医院

12

山东省肿瘤医院

13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14

烟台毓璜顶医院

15

北大医疗鲁中医院

16

威海市立医院

17

日照市人民医院

18

泰安市中心医院

19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20

莱芜市人民医院

21

桓台县人民医院

22

桓台县妇幼保健院

23

寿光市人民医院

24

北京999急救中心

25

深圳市儿童医院

26

济南平阴县中医院

 

 

 

 

 

 

五、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调研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  调研背景分析

护理人才是从事护理活动,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据统计,截至“十一五”末,我国注册护士总数为205万,较2005年增长了52%,每千人口护士数从2005年的1.06提高到2010年的1.52,护理事业取得了蓬勃的发展。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到2015年,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86万,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2.07,这为高职护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护理事业面临着疾病谱变化、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和基层卫生事业全面兴起的挑战,护理服务领域逐步向家庭、社区延伸,在康复护理、母婴护理、老年护理、慢性病护理、临终关怀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高职护理教学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第二部分  调研基本情况

一、基本思路与方法

(一)调研对象

1.学校:山东省内7所设有高职护理专业的学校参与了本次调研。

2.医院:在选择学校的基础上,由学校向其教学医院或实习医院发放调查问卷,由院长、护理部主任或医务科科长填写,开展人才需求状况的调研。最终调研医院47家,其中山东省内医院40家,省外医院7家;三级医院25家,二级医院21家,一级医院1家。

3.学生:在选择学校的基础上,由学校向在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最终调研学生2860名。

(二)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设计了护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征询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建设现状调研征询表和高职护理专业在校学生课程需求调研征询表3类调查表,分别针对医院、学校和学生进行调研。

1.针对医院人才需求现状设计的 护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征询表调研内容包括:

(1)各级医院护理人员现状;

(2)医院近年来护理人员需求状况;

(3)医院对护理人员的能力要求;

(4)医院对护理专业相关证书的要求。

2.针对学校护理专业现状设计的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建设现状调研征询表调研内容包括:

(1)学校的基本情况及招生与就业状况;

(3)学生见习及实习情况;

(4)专业课程设置与建设;

(5)学校的培养模式;

(6)专业师资力量。

3.针对护理专业在校学生的 高职护理专业在校学生课程需求调研征询表调研内容包括:

(1)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安排合理程度调查;

(2)专业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和人文课程的需求程度调查;

(三)调研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编制完成后发往各参与学校及医院,征求意见并修改。问卷以纸质、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发给调研对象,并指导其填写。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建设现状调研征询表共计发放7份,回收7份,回收率100%。 护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征询表共计发放50份,回收47份,回收率94%。 高职护理专业在校学生课程需求调研征询表共计发放3000份,回收2860份。回收率95.33%。

第三部分  调研结果

(一)医院

1.医院护理人员现状

(1)床护比失衡,同级医院床护比差距大

此次共调查了山东省内外50家医院,护士总人数为3.3万。结果显示部分三级医院床护比严重失衡,与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的2015年三级医院床护比不低于1:0.8存在明显差距。同级医院间床护比差距大,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

(2)护理人员缺少编制现象严重

参与调研的医院在编护士占护士总人数的60.09%,个别医院不在编护士已达到在编护士的3倍左右,三级医院的编制情况略好于二级医院,护理人员缺少编制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

(3)年龄和性别结构

对护理人员年龄结构的调查结果,20-29岁的护理人员所占比重最大,随着年龄的增长,比重逐渐下降。由此可见,护理人员有年轻化的趋势,年龄增长可能成为护理人员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调研结果显示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男性护理人员分别为1328人和87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31%和4.98%,表明男性在护理工作中已占有一定比例,这为学校的招生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

(4)学历结构

参与调研的医院中,大专学历的护士所占比例最高,占53.80%,其次是本科学历的护士,占31.28%,中专及以下学历的护士仅占护士总人数的9.79%,这说明医院对大专学历的护士需求量较大。

(5)职称结构

对护理人员职称情况的调查显示,随着职称的升高,护士人数有递减趋势,护理队伍存在职称偏低的现象,护理行业缺乏高级职称的人才。这种状态将严重制约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对护理事业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6)护理人员的来源与流失情况

对护理人员来源的调查结果显示,56%的调研医院从本地院校招聘护理人员,42%从外地院校招聘护理人员,30%选择通过人才交流市场招聘。调查发现实习生留用已经成为医院护理人员的重要来源之一,部分医院还会通过网络招聘和中介公司来招聘护理人员。

对护理人员流失状况的调查显示,近三年来调研医院护士流失比例平均为2.41%,其中三级医院为2.61%,二级医院为1.62%。护士流失原因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转换单位、退休和转换行业。

2.护理人员需求变化

调研医院2011-2014年护理人员的需求状况显示,医院对护理人员的需求呈上升趋势,这种趋势可以对在校护理专业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对医院主要科室护理人员需求状况进行分析后发现,内科和外科护理人员需求量较大,约占需求总量的50%。

此外,对男性护士需求状况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调研医院未来对男性护士有需求,本科层次的男性护士需求量最大,其次为大专,需求岗位主要为重症监护室、急症室、手术室等。

各调研医院2014年对护理人员学历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需求量最大的是专科(高职),占总需求量的50%左右;其次为本科;对中专护理人员需求量较少,这与护理人员学历现状的调查结果一致。

3.医院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技能需求

本次调研的结果显示,大多数医院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各项技能都有较高要求,说明医院在招聘护理人员时会注重技能的选拔。因此,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课程安排应根据医院需求进行调整,着重培养学生基础护理操作能力、对病人评估的能力、专科护理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沟通能力,使学生更能适应医院的岗位要求,在就业市场更具竞争力。

4.医院对课程设置的建议

本次调研的结果显示,医院对护理写作和安全教育的需求最大,其次是传染病、文献检索、营养学和科研方法,对精神科护理和Ⅱ级计算机的需求较小。

5.护理人员相关证书分析

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是每个护理人员必须考取的证书,是护士从事相应技术职务的必要依据。除护士执业资格证外,部分学生还会考取英语、计算机、公共营养师等相关证书。本次调研分析了医院对护理人员证书的需求情况,结果显示除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外,医院在招聘护理人员时会对计算机证书和英语证书提出要求,部分医院对公共营养师、育婴师、按摩师证书有要求,三级医院对各类证书的要求高于二级医院 (见图7)。此外,部分医院还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二级乙等以上普通话证书。

6.医院的培养建议

(1)以社会需求和岗位需求为导向,重点培养社会和临床所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2)设置护理临床见习,增加学生对护理岗位的感性认识;

(3)排除护士执业资格证书考试、专升本考试等对实习的影响;

(4)强化人文素养、沟通能力、观察能力的培训,加强风险意识、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及慎独精神的培养;

(5)开展情景模拟、角色扮演、问题引导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帮助学生适应角色的转变;

(6)强化基础护理知识、病理生理知识、急救护理知识,增加人文知识相关课程的学习;

(7)开设有关新仪器设备使用的培训课程;

(8)强化学生的自律性和纪律观念,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学校

1.基本情况

参与本次调研的14所学校均为办学时间50年以上的公办学校,开设高职护理专业的时间均在10年以上,具有比较稳定的教学秩序、师资队伍和实验实训条件,积累了丰富的护理教学经验。除护理专业外,这些学校还开设了医疗、口腔、眼视光、康复、助产等专业。为了学校的发展,14所学校均采取了与其他学校合作办学的方式,合作对象有省内高职高专、省外高职高专、省内中职学校和省外中职学校。

(二)学校的招生、就业状况

1.招生

各参与学校2012-2014年高护理专业的入学率均在90%以上,但是招生计划有缩减趋势。各学校历年的退学率均低于1.50%,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入学后都能坚持护理专业学习。

2.就业

各参与学校2012-2014年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最终就业率均在95%以上。对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的分析显示,60%以上的毕业生在三级、二级和一级医院从事护理相关的工作,超过10%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求学。这些数据说明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虽然最终就业率较高,但是部分未能从事护理相关工作,部分需继续求学后才能找到工作。

3.培养模式

各参与学校高职护理专业均设有临床普通护理方向,有3所学校设有助产方向、2所设有涉外护理方向、1所设有社区护理方向、1所设有康复护理方向,说明各学校已经开始进行专业设置方面的探索。

各参与学校均选择二级以上医院作为临床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够接受更加规范、严格的实习训练。大多数学校临床实习能够完全由临床一线护士带教,部分学校选择由临床一线护士和学校教师结合的方式。由此可见,学校十分注重学校学习与临床真实环境的结合,培养符合临床需要的技能型护理人才。

调研发现学生在医院实习的过程中,普通内科和普通外科病房实习时间较长,平均为6周;其次为妇产科、专科外科、专科外科、儿科,平均实习4周,手术室和急诊室平均实习时间为3周;中心供应室和ICU的平均实习时间为1周,部分学校安排了社区、五官科、传染病科和针灸科实习。

(四)师资力量

本次调研发现,高职护理专业专职教师中,40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占60%以上;教龄在10年以下的占53.41%。由此可见,高职护理专业专职教师的年龄结构和教龄结构都呈现年轻化,这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活力,但同时也存在教学经验不足的现象。

本次调研发现,专职教师中本科学历占64.36%,硕士学位占30.27%,博士学位约占1.89%,尚有部分专职教师为本科以下学历,说明目前学校对护理专业教师的学历要求较高,这也是各学校重视护理教学的表现。

参与调研的学校中,护理专业专职教师具有医师(药师、护士)资格证的占77.37%,部分学校达到95%以上,但是具有临床工作经验(进校后的临床进修不计)的教师较少,仅占45.46%,在医院兼职的专职教师占16.97%,一线教师缺少临床护理经验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调研发现,学校为弥补教师临床经验不足的缺陷,会安排专职教师临床进修,但进修时间较短,平均每人每年35天。

(五)面临困难

本次调研中发现,当前高职护理专业在办学过程中都存在办学经费不足,生源差的问题,部分学校还提到了护理师资不足和实训设备老化的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合格护理人才的培养。

三、学生

本次调研对来自14所参与学校的2880名高职护理专业实习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教学计划的合理程度、对专业课程的满意程度、对专业基础课程的满意程度、对人文课程的满意程度及对课程开设的建议等多个方面。

1.教学计划合理程度

对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计划的调研结果显示,认为不合理的学生不到10%,说明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课程安排、课程时间及理论和时间安排的合理度较高,但是认为理论和实践安排非常合理的学生仅占10.49%,说明高职护理专业的课程安排存在理论和实践课比例失调的问题。

2.课程的需求状况

本次调研对高职护理专业16门专业课程、6门医学基础课程和8门人文课程的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从学生的需要程度分析,需要程度最高的专业是护理学基础、护理专业技术实训和急救护理技术,需要程度最高的医学基础课是解剖学基础,需要程度最高的人文课程是计算机文化基础和普通话,极少学生认为不需要开设某门课程。

第四部分  调研结论

一、医院对护士的需求量大,但是对大专学历护士的需求量下降

从调研的结果分析,目前大多数医院存在床护比例不达标和护士岗位缺编严重的问题,存在各种原因造成的护士流失现象,而且近年来医院护士的招聘数量呈上升趋势,专科学历的护士在医院所占比例最大,医院对专科学历护士的需求量也最大,这些都说明临床一线对大专层次的护士还有很大的需求量。但是医院招聘计划中的本科学历护士所占比重也较大,这势必会对大专层次护理人员的就业造成一定冲击。因此,高职护理专业要取得发展,要增强竞争力,必须进行改革和调整,制定新的教学指导方案势在必行。

二、护理专业一线教师缺少临床经验

本次调研发现高职护理专业的一线教师学历层次较高,青年教师占较大比例,多数青年教师从医学院校毕业后就进入学校任教,无临床工作经历。虽然高职学校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占有较大比例,但在医院兼职的专职教师数量较少,学校每年安排教师临床进修的时间也较短。长此以往,会造成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偏离临床,使学生无法掌握新的护理理念和技术,无法适应临床护理的发展。护理专业一线教师缺少临床护理经验成为护理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制约学校发展的重要问题。

三、医院要求护士具有多方面的能力

本次调研发现,医院对规范的基础护理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常见病及多发病的病情观察能力、对急危重病人的一般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能力都有较高要求。而且部分医院要求护士具有计算机、英语、公共营养师等证书,说明医院对护士的要求在提高,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必须达到这种要求,才能在就业市场更具竞争力。学校在专业教学的同时,必须注重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

四、学生实习安排不合理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充实基层护理力量。进一步增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力量,保障基层护士待遇。到2015年,在基层从事工作的护士达到30万人。”这为高职护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调研中发现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缺少社区见习、实习,这不利于学生熟悉社区相应工作。

第五部分  教学改革建议

一、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使之能够满足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基本需求。此外,为满足医院对男性护理人员的需求,应加大男性护士的招生和培养。

二、打造护理专业双师教学团队

传统的教师素质已经不能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要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培养一支既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又有理实一体化教材分析能力和综合教学能力的优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达到这一目的,学校应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和培训机会,使教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三、拓宽创业、就业途径

随着三级和二级医院对高职护士需求的降低,高职护理学校毕业生就业难将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问题。学校应拓宽学生就业途径,鼓励学生创业,鼓励学生走入社区,走向基层。此外,随着医院对本科以上护理人员需求的增加,部分学生会选择专升本这一途径,部分医院反应实习生中存在因专升本而放弃实习的现象,学校应做好协调工作,为学生继续求学、更好就业创造条件。

四、开发特色教材,加快信息化建设

以就业为导向,以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岗位要求为依据,兼顾中高职衔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开发高职护理专业的特色教材。

五、改革护理专业课程

高职护理专业应根据岗位需要设置课程体系,为顺利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服务,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服务。同时,课程设置及其内容必须及时更新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为未来的市场需求打好基础。

六、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教学资源库建设。

 

 

Copyright (c) 2012 sdmc.Cn All Right Reserved.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济南校区)版权所有地址:济南市二环南路54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