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托育专业公益社团“护萌向阳”团队与济南舜园社区合作,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亲子活动。活动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结合科学养育理念,促进了宝宝们的感官启蒙、情感发展和创造力培养。
通过此次活动,学校与社区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为未来托育服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项活动得到了大众网的关注和报道,展现了医专学子在社会服务中的责任与担当。让我们来共同阅读这篇报道。
3月22日,济南市中区舜玉路街道舜园社区内的舜玉公园里,托育专业的学生们与宝宝们开心地击掌互动。由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萌向阳”公益团队策划的亲子活动,借助循序渐进的成长设计,在春日暖阳下,展示了科学养育的生动画卷。
托育学生们带着愉快的歌声“hello, 你好”,15组家庭围成一个花苞状。当2岁的朵朵奶声奶气地说出“我是朵朵,我最爱……”,其他宝宝争相举手,场面瞬间变成了热闹的“社交启蒙花园”。
随着彩虹伞如花海般铺展,真正的成长密码逐渐显现:
1.感知启蒙:宝宝们跟随音乐轻轻踮脚,当五彩花瓣被集体扬起时,23个月大的安安指向天空大喊“风”,这是设计团队巧妙埋下的五感启发点。
2.情感交流:在互动绘本剧场,学生们用水果道具和会膨胀的毛毛虫玩偶,引导宝宝们体验“喂食-照料-告别”的情感学习。3岁的乐乐轻轻抚摸即将“化蝶”的毛毛虫,与其告别的一刻,年轻的学生们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观察感想:共情力在具象化互动中自然萌发。
3.创造赋能:在宝宝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塑料袋变身为风筝,托育学生则化身“隐形引导者”——他们提前将彩带剪成适合宝宝的长度,并调制了适合幼儿的可水洗颜料,正好满足宝宝专注力的黄金时段。
4.释放天性:活动最后,托育专业老师引导宝宝们带着自己和家长制作的风筝,到安全区域放飞。宝宝们尽情奔跑,感受春风与自由的快乐,家长们则用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大家的笑容和愉悦,正是对活动最大的认可。
每个环节都巧妙地融入了婴幼儿发展敏感期的要素,其中“社会性发展”被细化为12个递进式互动模型。即使是休息时的“躺彩虹伞沐春风”环节,也暗含触觉刺激与空间感知训练。
活动现场,两个“成长瞬间”格外动人:3岁的宝贝挣脱妈妈怀抱,追着学生志愿者喊“毛毛虫姐姐再来”;而半年前还羞于和宝宝对话的托育专业学生,已经在熟练地运用“平行游戏法”引导宝宝合作。
带队老师表示:“学生们在实践中也在不断重构专业认知。你看那些与宝宝视线平齐的姿势,经过课堂上的训练和解读,却要在实践中才能逐渐转变成职业本能。”

托育公益社团的学生队长刘畅在这次调研中了解到,舜园社区2520户居民中,3岁以下婴幼儿有60余人,而目前的儿童项目多针对5岁以上的孩子,社区需要专业力量来填补低龄托幼服务的空白。托育公益社团的志愿者们表示,将照护和早教理念带入到社区亲子活动中。
活动中收集到的育儿难点已经同步录入学校的教学改革系统,社区的亲子空间也成为托育学生们的“成长观察站”,宝宝们游戏中的微表情,正在成为《婴幼儿行为与观察》课程的鲜活案例。
“最好的托育教育,应该在社区烟火气里自然发生。”该校托育专业负责人表示,这种“高校研发-社区验证-家庭反馈”的闭环,正在催生接地气的育儿智慧。
这场春日活动不仅丈量了婴幼儿的成长,也见证了职业教育与社区需求的完美契合。当高校的智慧真正扎根社区街巷,托幼服务的春天必将更加生机盎然。